“我梁國陛下,與陛下,都認為武舉是一條了不得的良策,你等卻說它是兒戲這位金陵王,還有后面的各位,你們的眼光,難道比陛下和我梁國陛下的眼光還高嗎”
李繼業此話,就有些誅心了。
“不敢,父皇,兒臣不敢”
金陵王心中,早已氣餒,現在又被梁國使者拿話一擠兌,頓時慌亂了手腳。
匆匆瞥了眼李忠的背影后,他對陳皇又是朝拜又是作揖的,連連認罪道歉。
金陵王都這樣了,他身后的那群文武,互相對了一眼,也紛紛說“臣不敢,臣有罪”的話。
但他們都小瞧了祝修遠的擁護者,認為梁國乾王之后,應該就沒有人再出來說話了。
不過這只是金陵王他們的一廂情愿。
“陛下,臣弟認為”江都王走了出來,他身材高大威猛,揮動寬袍大袖,非常有氣勢,“江城伯,乃我陳國百年不遇的人才,他所諫的武舉之策,于國于家,都是有利的,但卻也會損害一些人利益。臣請陛下莫要輕信小人讒言”
江都王的話,讓金陵王等人,都是一臉苦澀。
得,他們全都成了小人了,所說的話,全是“小人讒言”。
緊隨江都王之后,是燕國四皇子趙普。
他也是李繼業那番說辭,這武舉之策,也是他們燕國皇帝看好的,不然他出現在此處是為了哪般
隨后,鄱陽王、震澤王、臨海王、鐘山王,以及一些不怎么認識的侯爺、伯爺等,也紛紛站出來幫祝修遠說話。
文官那邊的楊廷玉也站出來了,抨擊金陵王等。
不過作為國相大人的李忠,始終不曾動過一下,全程都在扮演透明人
竟有這么多人幫祝修遠說話,其中不乏重量級人物。
比如說梁國乾王李繼業,鐘山王,江都王,還有燕國四皇子趙普等,隨便拎一個出來,都能碾壓金陵王他們一群人
這場風波,幾乎絕大部分文武大臣都卷進去了,只有少數幾個例外。
除了國相李忠,幾個堅定的中間派之外,還有一個人,也沒有動,那就是陳國太子。
太子心中,其實也是信任祝修遠的,他雖然沒有仔細研究過這什么武舉,但既然是祝修遠弄出來的,那還能差了
眼見鄱陽王、鐘山王等,都出來為祝修遠說話,甚至梁國乾王,還有燕國四皇子等,他們作為外臣,也擁護祝修遠。
太子也有心出來幫忙說話,可是
太子下意識朝他母妃望去,有些焦急,想先征得母妃的同意。
可是現在這個場合,他如何才能征得母妃的同意
即便他狂打眼色,可是尤貴妃根本就沒去關注他,尤貴妃一直關注著陳皇,以及這臨時朝堂上的局勢。
太子心里糾結啊。
一方面,他想出列為祝修遠說話,并且,這么多人都出來了,他再不跟上隊形,恐怕人家都說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