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之所以加上“不得朕的命令,你也不得撤兵”這一條,除了敲打鐘山王之外,他還打著“以江浦縣城為橋頭堡,繼續往北攻占地盤”的主意。
不過,這要看燕人西路大軍行軍的速度,若他們來得快,那就死守江浦縣城,不再繼續擴張地盤。
若西路大軍來得不是那么快的話這就是加強京城防護圈的機會。
“老臣領命”
鐘山王大抵也猜到了陳皇的帝王心術,只得心里嘆口氣,拱手接下陳皇之命。
“事不宜遲,鐘山皇叔,你這就去領兵渡江吧”
“是,老臣告退”
鐘山王再次微嘆一口氣,轉身離開大殿,下去調兵遣將,準備接下來的渡江及攻城之戰。
鐘山王離開后,本次朝會就告一段落。
陳皇揮手宣布退朝,攜了尤貴妃快步離去。
文武大臣們,心事重重,也不再三三兩兩聚在一起,只拱了拱手,然后各自快步離宮,坐上自己的馬車,以最快速度往家里趕。
事態已經非常嚴重,燕人的勢力,都已延伸到長江對面的江浦縣城了。
雖說燕人的西路大軍,還在趕來的路上,江浦縣城中,最多就只有清流侯的三萬人馬。
這對鐘山王,及其率領的十萬精兵來說,完全是小菜一碟。
但是,局勢風云變幻,明日之事,誰又能說得準呢
豈不知,昨日朝會,眾臣聽到的消息,還是“燕人沒有任何異動”呢。
但在剛才的朝會上,他們聽見的,卻是燕人的勢力已經延伸到江浦縣城的消息。
為今之計,他們這些文武大臣們,只想早點回到府中,連夜做準備
國相大人李忠,回到國相府后,神清激動,拋開府中摸不著頭腦的仆從等,徑直推開書房之門,再推開一個書架,露出一個黑黝黝的洞口,他定了定神,端了個燭臺,舉步走進。
金陵王,兀自義憤填膺。他灰溜溜且匆忙的趕回金陵王府,急命人去喚他那親弟弟會稽王,還有府中謀士陳東義,前來客廳議事。
但最后只有陳東義到了,會稽王卻是不見人影兒
御林右衛大將軍韓清山,從朝堂上下來后,先到京城的西段城墻上巡視一番。
因御林右衛,駐防的就是京城西段城墻,從通濟門,到正陽門,到朝陽門,再到太平門,這一段城墻,都是韓清山的轄區。
待巡視一遍,天色微明,韓清山回府,稍事休息,他換了身便衣,從府邸后門出,在城中東轉西轉。
此時,天色已然大亮,街上店鋪相繼開門。
似是無意,韓清山又走進那間茶樓
半個時辰后,金陵王府中的謀士陳東義,也晃晃悠悠來到此處,被一個伙計帶著,不知道去了哪里。
再說祝修遠。
他自皇城承天門出來后,那言大山立即就迎了上來。
言大山提高了警惕,目光如炬,四處張望打量,但凡路過他身邊的每一個人,他都要盯著人家看上好幾眼。
“恩公”
“大山,不用太緊張,放松一些,你這樣反倒會引起別人的注意。”
言大山這過度警惕的反應,祝修遠看了,非但沒有感受到那種緊張,反而還覺得好笑。
于是祝修遠笑著拍了拍他那厚實的肩膀,調侃他一句,緩和一些氣氛。
“恩公,倒是屬下著相了。”
言大山深吸一口氣,逐漸放松身體。
“通知到岳父大人他們了”祝修遠舉步往馬車走去。
“恩公,都通知到了,老爺及恩母他們,已在連夜開始做準備。”言大山立即跟上。
“很好,我們也快些回去吧。”
祝修遠不再多說,登上馬車,以最快的速度往江城伯府趕。
祝修遠回去后,果然見董誠他們已在行動,整個府邸中,都燈火通明。
他們開了個“碰頭會”,交流了意見,然后各自去忙碌。
府中的安排,由董誠和董漱玉全權安排,“碰頭會”開完后,祝修遠不顧夜色,帶了言大山及一眾家將,拿著陳皇給他的令牌,又一次出府,直奔聚賢門而去。
聚賢門是京城最南端的一座城門。
但凡要去城南十里的神雷軍大營,必然要通過此門。
有陳皇的令牌,那守門的御林衛校尉不敢怠慢,急令打開城門,放祝修遠一行人出城。
出得城門,祝修遠帶著人,直奔十里開外的神雷軍大營。
擂鼓聚將,在那中軍大帳中,祝修遠將方才朝會上得來的消息一一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