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下令,神雷軍及神雷坊整體搬遷到城內安置。
一聲令下,一萬神雷軍立即行動起來
搬遷神雷軍及神雷坊,是個大工程。
總共一萬余人合力搬遷,從凌晨四點多鐘,一直忙到天色大亮,時間來到了辰時末,早上九點鐘左右。
整個搬遷的工程,終于完成了五分之四的樣子。
還剩下一點小尾巴,再需得半個時辰,就能徹底搬空。
恰在此時,張公公找到祝修遠,說陳皇緊急召集群臣入宮議事。
祝修遠猜想,可能是昨夜連夜渡江及攻打江浦縣城的鐘山王,送來了捷報。
而陳皇召集眾臣議事,應該就是商議鐘山王那十萬精兵,是留在江浦縣城駐防呢,還是繼續往北進軍,趁燕人的西路大軍未到之前,將滁州三縣拿下
果不其然,待祝修遠匆匆趕到宮里,來到謹身大殿,朝會剛開始,陳皇就宣布了鐘山王發來的捷報。
經數個時辰的鏖戰,鐘山王所部十萬精兵,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就殲滅清流侯所部數千人。
清流侯收攏二萬余殘兵,連夜棄城北逃。
鐘山王順勢占領了江浦縣城,在城外扎下營寨。
呈送捷報之際,還呈上一份奏折,請求留下一萬精兵駐防江浦縣城,其余九萬精兵,還有鐘山王本人,立即渡江返回京營。
因陳皇曾說過,待鐘山王攻下江浦縣城后,不得他的命令,不得撤兵。
所以鐘山王才有呈送奏折這一舉動。
“諸位愛卿,鐘山皇叔已然攻下江浦縣城,待燕軍兵至,首先面對的就是江浦縣城,不再是京城了。”
“此舉大大緩和了京城所面臨的威脅”
“不過,鐘山皇叔,還有江浦縣城的十萬精兵,究竟是去是留,諸位愛卿不妨暢所欲言”
陳皇將一本奏折丟上龍案,發出“噗”的一聲輕響。
他再正了正龍體,緩緩轉動腦袋,掃視著下面一眾大臣。
“陛下,京營本是為了宿衛京師而設,不宜久留在外當留下一萬精兵,留守江浦縣城,其余九萬精兵,及鐘山老王爺,需立即渡江返回,坐鎮京營,主持京城防務大局”
京營中的一個副將出列拜道。
“臣等附議”九個將軍齊步出列拜道,他們都是京營中的副將。
京營共有二十萬精兵,所有總共就有二十個副將,鐘山王帶走十萬人馬,同時也帶走了十個副將。
這朝堂之上,就只剩下十個京營副將了。
“陛下,燕人西路大軍十五萬人馬,還未行至滁州范圍。目前來看,滁州之全椒縣、清流縣、永陽縣,三個縣城中,只有清流侯兩萬余殘兵。”
“清流侯所部殘兵,在鐘山老王爺的京營將士面前,不堪一擊,何不趁西路大軍未至之機,兵分三路北上,一舉拿下全椒、清流、永陽三縣縣城。”
“如此一來,我京城北部,又多出數縣的屏障,將大大緩解京城所面臨的壓力。請陛下明鑒”
御林右衛大將軍韓清山慷慨陳詞。
“韓大將軍,京營將士宿衛京師,乃是本職”京營副將瞥著韓清山,“鐘山老王爺率十萬精兵,渡江攻打江浦縣城,本就極為不妥。”
“現如今,那江浦縣城既被拿下,鐘山老王爺就該立即帶兵返回京營若讓老王爺帶兵駐守在江浦縣,這就是本末倒置”
這位京營副將一發話,其余副將也紛紛涌上,七嘴八舌,在那“圍攻”韓清山。
接著,國相李忠“下場”,卻是聲援韓清山,說什么“現在局勢危急”、“當以大局為重”等等,反正就是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李忠話音一落,他身后的一眾文官們,則立即出聲支援。
他們人多,聲勢浩大,就算一人一口唾沫,都能將這十個京營副將淹死。
武官這邊,眾將面面相覷后,不約而同,也一起聲援韓清山
這謹身大殿上,滿朝文武,除了少數幾個人沒有出聲之外,比如祝修遠。其余所有文武大臣,都支持韓清山。
支持鐘山王率十萬精兵北上,趁燕人西路大軍未到之前,先拿下滁州三縣。
因為如此一來,京城就更加保險了。
他們這些居住在京城中的文武,自然希望京城無恙。
至于京營的職責他們又不是京營之人,況且如今局勢危急,還抱著那些死板的規則做什么
人嘛,要學會變通才行
這一場爭論,人力相差懸殊,十個京營副將,就算他們每個人都長了十張嘴,他們的聲音也很快就被淹沒。
高高穩坐于龍椅之上的陳皇,他所聽見的,就全是附議韓清山的話。
“好好,哈哈”
陳皇欣慰,單手捻須,另一手往下壓。
大殿中的喧囂立即止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