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援韓清山的文武大臣,群情激動,似乎京營副將們再有異議,他們就要挽袖子上去揍人了。
而那十個京營副將們,則爭論得面紅耳赤,他們甲胄在身,也是躍躍欲試。
一場“大戰”,似乎馬上就要爆發。
不過所有這一切,在陳皇單手下壓之后,竟瞬間消失。
所有大臣,包括那十個京營副將,都齊身面朝陳皇,站得筆挺。
“既然諸位愛卿,都附議韓愛卿之言,那此事就這么定了”
陳皇表情很嚴肅,緩緩轉動腦袋,俯視著下面的所有大臣。
那京營副將,一聽陳皇竟然同意了這件事,他腳步一動,就想越眾而出,繼續反對。
“誰再敢在此事上糾纏,休怪朕不講情面”
陳皇或許是發覺了那京營副將的異動,他目光如鷹,剎那鎖定那副將,補上一句威脅的話。
那副將渾身一顫,看來陳皇已經下了決心,不容反對。
幾乎下意識,他那跨出去半步的腳,立即縮回,并低下了頭,不敢與陳皇那種“鷹視”相對。
這陳皇一旦不講情面,就會把人拖出去打一百大板。
莫說體弱的文臣,他們身為京營副將,身強體健,也未必能頂住一百大板。
他要是敢跨出去,那就是死路
誰想死
在這個朝堂上面,那些硬骨頭,那些不怕死的,早就被陳皇“血洗”了好幾遍。
早就絕種了
陳皇可不是什么講道理的明君。
這一點,滿殿大臣心知肚明。
見京營副將偃旗息鼓,陳皇高坐龍椅,心滿意足。
“傳朕旨意,命鐘山王率所部十萬精兵,立即揮師北上,全力攻取楚州之全椒、清流、永陽三縣。趁燕人西路大軍未到之前,站穩腳跟,將燕人阻于滁州三縣之外”
“遵旨”旁邊有個太監應聲而去。
眾臣見此,紛紛在心里松了口氣。
對鐘山王的統兵之能,他們心里非常信服,相信陳皇圣旨一下,那鐘山王就會揮師北上
鐘山王帶去的,足足有十萬精兵呢。
而全椒三縣中,最多也就只有清流侯所部的殘兵兩萬余。
這是一場穩勝之仗
也就是說,他們安全的保障又多了一分
“陛下,老臣以為,恐怕單憑一道圣旨,鐘山老王爺未必就肯揮師北上”
忽然,一個聲音在朝堂上響起,將眾臣從“幻想”中拉回現實。
什么
鐘山王敢不遵旨
不可能吧
眾臣忙看去,卻原來是國相李忠。
他已走到大殿正中間,拱手面向御階之上的陳皇。
“嗯”陳皇也是稍稍一愣。
“陛下,正所謂將在外君令有所不授鐘山老王爺,本就不愿帶兵出征。即便陛下圣旨下達,恐鐘山老王爺也會借故推脫。”
“老臣斗膽猜測,鐘山老王爺最后既不會揮師北上,也不會渡江返回京營而是僵持在那,直至陛下收回成命。”
話音一落,整個大殿中再次陷入安靜。
眾臣都噤若寒蟬。
當朝文武兩位大佬,這是開撕了
趁鐘山王帶兵在外,國相李忠就開始進讒言了
“那依國相之意,該當如何”
陳皇微嘆口氣,這鐘山王,雖然忠心,但有時候有也非常倔強。
昨夜朝會,鐘山王還曾當面拒絕過陳皇呢。
區區一道圣旨而已,鐘山王的確有太多的借口,不去遵守了,這倒是實情。
“陛下,老臣之見,當派遣一位使者,持尚方寶劍,作為督軍,督促鐘山王揮師北上,若有人不尊陛下之命,當立斬于劍下,有先斬后奏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