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呂夷簡復雜的神情中,在大儒們期盼的神清中,趙禎冷哼了一聲道:“主持此次禮祭的,乃是汴京城內有名的名宿大儒,朕尚且要敬重他們三分,你們怎敢沖撞他們?
爾等中間不少人,還是借著他們注解的經意,取中的進士。
一些人步入了仕途以后,也沒少學習他們傳揚出去的文章、典籍。
他們對爾等要教化之情,爾等卻不敬重他們。
朕的朝堂上,容不下無情無義之輩。”
“陳琳?”
“奴婢在!”
“罷官,去職,刺配千里!”
“喏……”
陳琳帶著御前衛,將那些沖撞了大儒的官員們拖出了祭壇外。
大儒們一個個神色激動的向趙禎施禮。
“官家圣明!”
趙禎給予了他們足夠的尊重,所以他們向趙禎獻上了最誠摯的敬意。
呂夷簡等人也不可能在一旁裝聾作啞,他們只能跟著大儒們,一起稱贊趙禎圣明。
圣明無比的趙禎,在他們施禮過后,繼續開口,“那些沒在吉時趕到此地的官員、勛貴,一律降六級……宮中嬪妃,一律降三級……”
趙禎此話一出,大儒們毫不猶豫的表示贊同。
呂夷簡等人心痛的直抽抽,可卻說不出反對的話。
他們好不容易為家中那些小崽子們博取的官爵,如今全沒了。
朝廷在蒙蔭官員家中子嗣的時候,給出的官爵并不高。
一律降六級,一下子能給他們降到負數上。
官爵上面自然不存在負數,所以他們就相當于罷了官。
當然了,似呂夷簡、王曾這等老臣辭仕或者辭世的時候,家中子嗣蒙蔭的官爵另有說法,并不包含在其中。
他們身居中樞的時候,朝廷是不會賜予他們家中子嗣太高的官爵,基本上都在七品以下。
他們家中子嗣想要獲得更高的官爵,只能等成年以后,步入仕途,擔任了實職,憑借著自己的功勞升遷。
又或者等他們辭世或者辭仕的時候,借著蒙蔭更進一步。
這一點,從寇天賜的身上就不難看出。
趙禎對寇天賜可以說是十分喜愛,但即便如此,他也只是借著寇季的功勞,賜給了寇天賜一個太子侍讀的官位。
寇季在西北建功返朝以后,趙禎并沒有再為寇天賜加官進爵。
反倒是將一部分的恩典分派到了向嫣和寇禮頭上。
趙禎的旨意傳到了祭壇外以后,哀嚎聲一片。
但是祭壇內卻沒人在意。
禮部侍郎站在祭壇地步的石階上在宣禮。
大儒們手持著早已準備好的祭文,站在祭壇下恭迎著趙禎。
文武大臣們分成了三班,分別跟在呂夷簡、寇季,以及一位皇室宗親身后。
趙禎著一身章服,站在最前方。
“禮祭啟……”
當禮部侍郎宣出了這三個字以后。
趙禎率領著文武官員和皇親國戚,邁步到了祭壇前。
趙禎進香,文武官員和皇親國戚叩拜。
趙禎獻上三畜、五谷,文武官員和皇親國戚再拜。
隨后,趙禎帶著呂夷簡、寇季二人,上了祭壇。
大儒們跟著上了祭壇第二階。
大儒們站在祭壇第二階上,宣讀著早已準備好的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