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曾聽完了寇季一席話,沉聲道:“如此一來,會死很多兵馬。”
寇季抿了抿嘴,感嘆道:“打仗哪有不死人的?你不打別人,別人就不打你了?與其等到別人坐大了挨打,還不如一直打的別人站不起來。
以往我大宋若是發生了戰事,瞬間便傳遍天下,舉國恐慌。
為什么會如此?
就是因為我們的兵馬不夠強,在戰事來臨的時候,一直處在挨打的份上。
如果我們的兵馬實力足夠強,奉戰必勝,誰還會因此感到恐慌?
若是再強一些,御敵于國門之外。
邊陲的戰事從開始到結束,百姓們都不會知道。
所謂的天下太平,不正是如此嗎?
古往今來,鳥盡弓藏、馬放南山的不計其數。
可他們真的太平了嗎?
他們并沒有太平。
他們鳥盡弓藏、馬放南山,不僅沒有換取到太平,還給了敵人可乘之機,讓敵人借機不斷的壯大。
長城以北、西域諸地,從秦漢時期開始,就一直會誕生出強敵。
從秦漢至今,歷朝歷代,一直在剿滅他們。
他們又是如何變強的?
他們就是在中原動亂,或者中原王朝鳥盡弓藏、馬放南山的時候,不斷的壯大的。
若是中原王朝的強兵一直在長城以北、西域諸地盤踞,又怎么可能誕生出強敵?
所以,中原每逢強敵,都是自作自受的結果。”
寇季一番推心置腹的話,聽的所有人動容。
趙禎鄭重的道:“四哥言之有理,秦漢唐之強,強在兵鋒。始皇帝、漢武帝,從不畏懼任何敵人,也從不允許任何強敵存在,更沒有停止征戰。
所以他們在朝的時候,舉世無敵,萬邦來朝。
他們的繼任者停下了征戰,偌大的邦國,也逐漸開始走起了下坡路,最終消亡。”
王曾沉聲道:“寇季固然言之有理,可國恒大,好戰必亡。”
趙禎沉吟了一下,道:“朕并非是那種窮兵黷武的人。朕用兵,從不搜刮民脂民膏,也沒有加重百姓的稅賦,借此征集糧餉。
不僅如此,我大宋每逢戰事,不僅沒有因此將錢財花干凈,反而還會因此獲利。
所以,國恒大,好戰必亡的之類的話,用不到我大宋身上。
朕不會孤注一擲的興兵。
朕會量力而行。”
“唰……”
趙禎話音剛落,朱能已經單膝跪倒在了地上,對趙禎朗聲道:“官家,我大宋如今兵鋒銳利,卻未經風霜。兵制革新帶給我大宋的好處,并沒有顯露出來。
臣愿意替官家征討大理,讓世人見識見識我大宋的兵鋒,讓世人知道我大宋如今的兵鋒到底有多強。”
趙禎見此一愣。
呂夷簡等人也是如此。
唯有種世衡和李昭亮二人心里罵起了娘。
朱能還真是會見縫插針,趙禎剛流露出了一絲口風。
朱能就毫不猶豫的請戰。
種世衡和李昭亮二人還想著等此事徹底定下以后,再請戰的。
可如今,朱能搶了先,他們也不好再干看著。
大宋兵制革新,革新的是制度,可不是兵馬。
大宋并沒有因為兵制革新,大肆更換軍中兵馬,反而將軍中能打的將士調集到了一處。
軍中的渣滓被清除了,剩下的就是單純的精兵。
有精兵、還有火器,打大理,就是在搶功勞。
他們身為武臣,自然不可能錯過搶功勞的機會。
更關鍵的是,有寇季在前面頂著,他們也不怕功高蓋主。
反正他們搶到的功勞再多,也比不上寇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