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個在父母身患重病的時候,不回去守在他們床前盡孝,等到父母故去,才回鄉去祭奠、操辦后世,為其守墓三載。
那是孝順嗎?
那是做給人看。
在其眼中,前程、官位,比孝順更重要。
生前不孝順父母,只知道一味的奔前程。
父母故去以后,為其哭嚎,為其守孝,宣揚自己孝順。
如此孝順,不要也罷。”
說到此處,寇季環視垂拱殿內的百官,道:“諸位中間也有不少年長者,也有兒孫。諸位將心比心的體會一下,就應該明白,什么才是真孝。
我大宋推崇孝,是為了讓天下百姓們孝順父母。
不是為了做樣子。
如果僅僅是為了做樣子的話,那我大宋還推崇什么孝道。”
寇季目光落在了那位侍御史身上,“所以,丁憂不足以成為地方官員可以隨意掛印而去的借口。我大宋也不該有那種隨意掛印而去的官員。”
寇季一席話說完。
百官們沉默不語。
寇季算是給百官們上了一課,順便百官們中間宣揚的虛假孝名,給扒了一個干干凈凈。
趙禎見百官們默不作聲,便咳嗽了一聲,道:“凡事也有例外,地方官員任職在外,家中父母總有突然患上重病,突然離世的。
父母突然離世,地方官員事先恐怕也不知情。
所以,朕可以給予一定的便利。
但在離開地方衙門的時候,必須向朝廷遞上奏折,申明其中的原由。”
趙禎這一番話說完,百官們沒人開口,此事就算定下了。
當即。
趙禎對呂夷簡三人道:“內廷議一議此事,將此事整理成具體的條文,朕過目以后,會明發天下,將其立為條例。”
呂夷簡三人齊齊拱手。
“喏……”
趙禎繼續道:“開封府權知府何在?”
開封府權知府出班。
“臣在!”
趙禎沉聲道:“派人帶一些糧食去祥符縣看看,確保那些被毀了莊稼的百姓,有糧活命。同時將大佛寺的寺田,分配給那些百姓,以作補償。
然后再查一查大佛寺的僧眾去了何處。
查清楚以后,將其定為欽犯,下發海捕文書給地方各級衙門,將其捉拿歸案。、
捉到了以后,也不必審。
一并發配到北疆去。”
說到此處,趙禎緩緩站起身,擲地有聲的道:“朕容不下那些拿百姓性命當兒戲的人。”
“散朝!”
“臣等恭送官家!”
趙禎甩著袖子走了,百官們三三兩兩的離開了垂拱殿。
呂夷簡三人晃晃悠悠的走到了寇季身邊。
王曾感慨道:“你和官家打的好算盤。”
寇季淡然道:“我不明白你在說什么。”
王曾哼了一聲,沒有說話。
張知白笑著道:“有一樁正事要跟你說一下。”
寇季做出了一個愿聞其詳的神色。
張知白道:“汴京城內各家寺廟清查出的田產超過了十萬畝,其中不少田產在汴京城外。老夫三人商量了一下,決定將那些田產分發給汴京城各處的窮苦百姓。
老夫三人已經分別從戶部和開封府,拿到了百姓們的籍冊,以及真正貧寒百姓的名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