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幾日,就要分配田產。
為了避免百姓們為了爭田產,發生械斗,所以需要調遣一些兵馬從旁協助。”
寇季略微愣了一下,沉吟道:“需要多少?”
張知白坦言道:“三千!”
寇季緩緩點頭,道:“回頭我從捧日軍中調動三千兵馬,協助你們。不過在兵馬離營的時候,你們必須向官家說明此事。”
張知白點頭道:“老夫知道其中的輕重。”
張知白之所以找上寇季調遣兵馬,而不是兵部尚書李昭亮,那是因為在汴京城內,兵部掌管的兵馬不多。
汴京城內,兵部掌管的兵馬,只有五城兵馬司和巡檢司,還有開封府的衙兵。
五城兵馬司和巡檢司的兵馬,有守衛汴京城的職責,輕易不好動用。
開封府衙兵數量只有一千,不夠張知白所需要的數量。
所以張知白才從禁軍中借兵。
畢竟,守在汴京城外的捧日軍,如今一直閑著。
也能輕易的調動出三千兵馬,還不用負擔其他的費用。
更重要的是,禁軍出動,能鎮得住場子。
衙兵和巡檢司的兵馬去參與到分田工作的話,鬧事的百姓們數量一多,他們還真不一定能打得過。
禁軍就不同,禁軍往那兒一站,整齊的軍容,肅殺的氣息,足以鎮住那些百姓,使他們不敢動手。
張知白要說的說完以后。
王曾沉聲道:“你和官家要做什么,老夫三人心里清楚。老夫三人又不是丁謂之流,你和官家沒必要提防著老夫三人。
只要你們做的事情對我大宋有益,老夫三人鼎力支持。”
寇季聞言,愣了一下,笑道:“若是官家將三代而止的政令在文官中推行呢?三位也支持?”
三人聞言,對視了一眼,齊齊揚起了眉頭。
呂夷簡哼了一聲道:“老夫三人早就料到了,也私底下商量過此事。官家在皇親國戚、武勛武臣中推行三代而止的政令,自然不能落下文臣。
官家真要在文臣當中推行三代而止的政令的話,老夫三人鼎力支持。”
寇季哈哈一笑,“三位覺悟還挺高。”
呂夷簡惡狠狠的瞪了寇季一眼。
寇季笑道:“不過此事不急。等到天下道官和廟宇清除完了以后,就該變一變官制,以及各地方的轄地。
其中各地方的轄地,是重中之重。
三位若是閑暇的話,不妨好好的參詳參詳此事。”
王曾皺眉道:“此事之前你就跟老夫三人講過,老夫三人也曾陪你商量過。如今再次參詳,難道其中存在變數?”
寇季笑道:“不是說存在變數,而是此前只是大致的商量了一下,不夠細致。如今要將其落到實處,自然要將一些細處參詳通透。”
王曾沉吟道:“找個地方仔細說說。”
寇季沒有拒絕,點頭道:“去資事堂,如果官家在的話,可以一起參詳一下。”
當即。
四人一起到了資事堂。
趙禎并不在。
四人就各自找到了各自的位置坐下。
資事堂內留守的宮娥和宦官給四人備上了差點。
寇季在他們將茶點送到了面前以后,吩咐他們先行離開。
他們離開以后,寇季緩緩開口,“此前我們議過,我大宋地方官制和轄地十分復雜、繁瑣。總是會出現那種一個地方三個衙門管轄,而三個衙門互相推諉,都不愿意管的事情。
所以,地方衙門職能和地方衙門的轄地必須劃分清楚。”
呂夷簡三人一起點頭。
地方衙門職能不明、轄地不明,所造成的麻煩,他們三人見的最多,所以對此深有體會。
寇季繼續道:“首先是路、府衙門。路衙門和府衙門職權重合的地方是最多的。有路衙門無府衙門,有府衙門無路衙門的地方還好說。
可府和路衙門皆有的地方,兩個衙門之間互相爭斗,互相推諉,危害十分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