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此同時,一篇由一名與會的中國學者撰寫的微博,也得到了網友們大量轉發和討論。
他在微博中這樣寫道:“報告會結束了,我到現在還心潮澎湃,不能自已。都說聞名不如見面,龐學林這場報告會,讓全球數學家都大開了一番眼見,至少我從來就沒見過這樣的場面。在報告會開始之前,與會的不少數學家中,是帶著疑問參加這次報告會的。“
“但是在報告會中,龐學林完美地解釋了論文中一些一筆帶過或者存在歧義的問題,將BSD猜想的一些細微瑕疵徹底補齊,這是一個教科書級別的證明,邏輯嚴密,構思精巧,完全稱得上大師之作。也正因為如此,導致在接下來的提問環節中,會場竟然陷入了冷場之中。說實話,我參加的學術報告會也不在少數,這樣的一幕還是第一次見到。”
“龐學林現在才23歲,我和他沒有接觸過,但按照這篇論文所表現出的水準,我很難想象五年后,十年后,他將走到什么樣的高度,又將給我們帶來什么樣的震撼!”
“有幸我們國家能出這樣一位數學天才,也希望,像龐學林這樣的天才不會是曇花一現!”
……
當晚的央媽的《NEWS聯播》之中,用了將近三分鐘的時間,播報了這段新聞。
“今天上午,我國青年數學家龐學林在江城大學召開一場學術報告會,向數學界展示BSD猜想的證明思路,受到了國際數學界的高度認可。該證明論文將會發表在下月一號的國際頂級數學期刊《數學年刊》之中。為此,我臺記者專門采訪了龐學林教授!”
畫面一轉,電視中出現龐學林的身影。
“龐教授,您關于BSD猜想的證明已經得到了國際同行的高度認可,我想請問一下您現在的心情怎么樣?”
“比較平靜吧,事實上發表完論文之后,BSD猜想對我而言就已經結束了,今天這場報告會,只是在這篇論文的基礎上進行一個補充而已。”
記者道:”那您不擔心這篇論文無法通過同行評審嗎?“
龐學林微笑道:“對我而言,只有在有百分之百把握的情況下才會將論文發布出去,論文發布了,那這個研究就告一段落,大家認不認可并不重要,因為真理就在那里。當然,我也很高興今天有這么多數學界的同仁能參加我的報告會,我盡自己的最大努力,向大家闡述我的學術觀點,我也很高興大家對我的成果表示認可。”
……
報告會結束后,這場輿論風潮整整持續到國慶節前夕,才被國慶七十周年以及大閱兵的新聞所取代。
但龐學林儼然成了全民偶像,走在學校路上,都有學生過來請求合影,上街的時候,甚至還引發了民眾圍觀。
他不得不深居簡出,除了偶爾上上課,大部分時間都宅在自己在江大的教師公寓內,也就偶爾回一趟爺爺奶奶家。
這期間,正在國外旅游的老爸老媽倒是給他打過幾次電話,勉勵了他一番。
龐學林原本想著要不要讓老爸提前回來,將飛刃材料交給他手下的團隊去研究。
不過想想還是算了,今年是老爸老媽結婚二十五周年,兩人策劃了一場持續三個月時間的環球旅行,飛刃材料的事,還是等他們旅行回來后再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