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學林穿著EVA宇航服,站在一座小山丘的頂峰。
現在是正午時分,火星的天空呈現出一種朦朦朧朧的黃褐色,火星表面赤鐵礦較多,顏色偏紅,這種光線反射到大氣中,再加上火星大氣層中又有不少塵埃顆粒,所以火星天空看起來就有點接近于地球上沙塵暴的顏色。
但是到了早晨或者傍晚時分,火星大氣又會變成紅色或者粉紅色。這是因為火星大氣層中更容易接受波長較長的紅外光,而且又有大氣中的顆粒物和火星表面的反射,所以會呈現這樣的顏色。
漫游車停在山腳下充著電,龐學林一時興起,便爬上了這座小山丘,欣賞這顆紅色星球的美景。
極目遠眺,可以看到一座座呈現各種優美流線型的小山丘坐落于荒漠之中,這些山丘大多地勢平緩,造型優美,這是億萬年亙古的風沙作用的結果。
進入《火星救援》世界一個多月,龐學林第一次有閑心欣賞這個荒涼孤寂的外星世界。
這幾天,龐學林每天天亮出發,洗漱吃飯,檢測車內的空氣成分,檢查氧氣罐和更換二氧化碳過濾器,然后再開上三小時左右,找個地方停車,進行一次EVA,將車廂里的太陽能電池板取出來,與車頂的太陽能電池板一起給漫游車充電。
充上大約四個小時,他再來一次EVA,收起電池板,接下來一直開到天黑,找個地方停車休息。
長途旅行的生活枯燥而富有規律。
在山丘頂部待了將近半小時,龐學林便有些無趣地返回了狹**仄的漫游車。
漫游車內部空間不算大,食物,設備占據了大量的空間,勉強給龐學林留下一張可以躺人的小床。
RTG提供的熱量非常給力,可以讓漫游車基本保持25~30度的恒溫狀態。
脫下笨重的EVA宇航服,龐學林便可以穿著T恤大褲衩,裹著毛毯在里面睡覺。
這種類似地球上卡車司機的生活并不舒坦,最麻煩的就是怎么處理排泄物的問題。
漫游車內有廁所,但這種廁所只有污水箱,作為應急用,而且并不和車內的水循環系統相連。
于是龐學林只能分開處理大小便問題,大號比較簡單,可以在廁所內解決,小號他專門準備了一個瓶子,解決完之后將尿液倒入水循環系統,然后……
算了,不說了,作者君都覺得惡心。
才離開了棲息艙三天,龐學林就有些懷念棲息艙的生活了。
三天時間,龐學林穿越了阿西達利亞平原,進入了丘陵地帶,但距離目的地至少還有一到兩天的行程,按照地圖顯示,龐學林穿越丘陵之后,還得穿越克里斯平原,進入阿瑞斯谷。
那是一處沖擊河床的三角洲區域,也是火星探路者號的著陸區。
但想要順利找到火星探路者號的位置,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棲息艙的導航信標只有四十公里,電腦上雖然有比較完善的地形圖,但想要依靠地標導航,龐學林卻發現自己太想當然了。
因為圖上出現的地標,他壓根找不到。
指南針什么更加沒有意義,因為火星上壓根就沒有磁場。
不過龐學林有他的辦法,每天西升東落兩次的弗波斯(火衛一),是他的最佳伙伴。
雖然沒辦法利用弗波斯進行精準導航,但是可以測量大概的方位。
這也是他一路能順利進入克里斯平原的原因。
但進入克里斯平原后,龐學林便發現麻煩來了。
這片大沙漠極目遠眺,四處都是一片昏黃的平坦陸地,壓根沒有什么參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