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出去十幾公里二十公里,就仿佛跟呆在原地一樣。
龐學林參照弗波斯有些忐忑地在克里斯平原開了一天,始終沒有出現預想中的阿瑞斯谷。
龐學林都懷疑自己是不是開錯方向了,一直到第五天上午,龐學林才感覺到自己時來運轉了。
因為他找到了一個極佳的參照物——哈默爾因撞擊坑。
這個以吹笛手童話里小鎮命名的撞擊坑,直徑達十公里,坐標為北緯20.2度,西經32.8度。
于是龐學林知道,自己距離火星探路者號不遠了。
第五天下午,龐學林駕駛著漫游車終于穿越克里斯平原,進入了阿瑞斯谷。
道路開始變得崎嶇起來,路面上不時出現一些大小不一的石塊,幸運的是,漫游車的底盤足夠高,越野性能相當不錯。
當天晚上,龐學林將漫游車停在了一處巨石附近作為自己的營地,非常踏實地睡了一覺。
第六天一早,龐學林便養足精神,開始在阿瑞斯谷內慢慢尋找起來。
經過一天的搜尋,龐學林終于找到了他想找的地標——雙峰。
雙峰是火星探路者號拍下的一張非常著名的照片,由兩座靠得非常近的山丘組成,而火星探路者號的…著陸點,正是在雙峰以西一公里處。
龐學林驅車一路前進,最終在雙峰西側不遠處,發現了被氣囊緊緊包裹,一半被埋入沙土的火星探路者號。
“終于找到你們了!”
龐學林不由得松了口氣。
出發前,他和沃特尼有過約定,最多在阿瑞斯谷搜尋一周時間,如果實在找不到火星探路者號,便要立即返回。
如今,他只花費了兩天時間便找到目標,算是極為順利了。
火星探路者號是一個由氣囊包裹的四面體,在飛臨火星一定距離時,“火星探路者”飛船就開始巡航,做釋放降落傘的準備。在火星上空5到11公里高度,攜帶氣袋的巨大降落傘張開,然后急速飄然而下。300米高度時,飛袋自動充氣,膨脹起來……最后脫離降落傘,彈跳著陸火星上,著陸完成后,氣囊就會放氣,將里面的火星探路者號暴露出來。
火星探路者號由登陸艙和旅居者號火星車組成,登陸艙不可移動,旅居者號火星車可以以每分鐘2英尺的龜速漫游,用來探測火星上的巖石成分。他是人類歷史上第一臺火星車,在人類探測火星的過程中,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龐學林在登陸艙三十米外找到了已經停擺近四十年的旅居者號火星車。
不過最為重要的通訊設備,還是在登陸艙內。登陸艙太過龐大,龐學林壓根搬不走,他只需要將通訊系統和旅居者號火星車搬走就行。
為什么要帶上旅居者的號火星車呢?原因很簡單,地球上的人想要與火星探路者聯系,只能發送一條條固定指令,比如讓火星車前后左右移動,這種固定指令對龐學林而言沒有任何意義。
他需要將這種指令轉化為可以理解的文字,于是擁有可轉動攝像頭的火星車,就成了最好的選擇。
到時候他只要制作出相應的字母表,再利用火星車可轉動的攝像頭,就可以與阿瑞斯計劃指揮部進行對話了。
一切都很順利。
龐學林用鉸鏈將漫游車與登陸艙綁起來,然后驅動漫游車,將登陸艙從沙子底下拉了出來。
接著,他用車內攜帶的各種工具,將登陸艙的主系統與最重的軟著陸系統分開。
最后,他將十公斤重的旅居者號火星車丟進漫游車內。重量將近一百公斤的登陸艙主系統,則被他放在了漫游車的車斗上。
龐學林很慶幸火星的重力加速度只有地球的一半,否則他根本干不了這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