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看到這一棵棵的綠芽,他才算真正有了生存下去的希望。
沃特尼完全可以理解龐學林的心情,事實上看到第一茬綠芽的時候,他壓根控制不住自己的淚水,表現比起龐學林更為不堪。
沃特尼道:“龐,我想我們接下來可以不用為食物而擔憂了,至少短時間內不用!”
“這是一個好的開始,我們一定……一定可以生存下去。”
“對,我們一定能活下去。”
……
兩人很快便平復了情緒。
龐學林找到了火星探路者號,但并不意味著他們可以輕松與地球通訊了。
首先,他們得把這套四十年前降落于火星之上的老古董修復。
第二天一早,經過一晚上的修整,兩人正式開始工作。
“一般情況下,這種無人探測器停止工作的原因,基本上都是因為太陽能電池板上覆蓋的塵土越來越厚,冬天氣溫下降,日照時間縮短,導致電力供應不足。等到電池的電力下降到某個臨界點一下,探測器的供熱系統也會掛掉,緊接著,電子元件也會因為溫度太低而無法運行,控制系統也會掛掉,就算太陽能電池板還能提供微弱的電力支持,但缺少了電子元件下達重啟命令,系統無法重啟,時間一長,電池系統也會失去儲存電力的能力。“
沃特尼除了是一位植物學家外,還兼職機械和電氣工程師,修復火星探路者號的任務自然交到了他的手上,龐學林只是在一旁打打下手。
幸運的是,火星大氣寒冷稀薄,氣體密度僅為地球百分之一,氧氣和水蒸氣的含量更是微乎其微,這使得火星探路者號的外觀基本保持完整。
龐學林和沃特尼首先在棲息艙內檢查了一番旅居者號無人車,發現無人車除了電池徹底損壞外,其余部件完好無損,只要重新接入電源,便能重啟工作。
不過外面的登陸艙就沒那么簡單了。
沃特尼穿著EVA宇航服,圍著登陸艙轉了一圈,然后撬開電池艙,將里面的銀鋅蓄電池取出,說道:“這玩意兒沒用了,我們得給它更換電源,另外,還有一個問題恐怕比較麻煩。”
“什么問題?”
沃特尼道:“現在正是火星的冬季,阿西達利亞平原最高氣溫也就零下55度,登陸艙的電子元器件只有在零下40度以上才能啟動。我們得想辦法給登陸艙加熱,可是登陸艙太大了,根本過不了氣閘室。”
龐學林皺了皺眉,說道:“要不我們把RTG重新挖出來,放在登陸艙邊緣給它加熱怎么樣?”
沃特尼搖頭道:“恐怕不行,登陸艙太大了,RTG是自然散熱,功率才1600瓦,這種氣溫條件下,想要讓登陸艙內部每一個電子元件溫度均回升到零下40度以上,恐怕有點難。”
“那怎么辦?”
龐學林皺起了眉,努力回憶電影中的場面,可電影里,好像并沒有解釋沃特尼如何處理這個問題的鏡頭。
兩人大眼瞪小眼,一個EVA過后,兩人依舊沒什么辦法,只好先返回棲息艙,吃完午飯再說。
吃完午飯,龐學林躺在床上休息,剛閉上眼睛沒兩分鐘,龐學林突然睜開雙眼,拍了一下床墊道:“沃特尼,我想到辦法了。”
“什么辦法?”
沃特尼微微一愣。
龐學林笑了起來,說道:“我記得MDV(火星降落載具)的降落傘我們只用了三個副傘中的一個,連主傘都沒用吧,其實很簡單,我們只要在棲息艙外搭建一個小帳篷,然后將RTG和登陸艙放在一起,只要帳篷密封起來,里面的空氣沒辦法和外界流通,那么伴隨溫室效應,帳篷內溫度回升到零下40度以上一點問題都沒有,到時候只要給登陸艙接通電源,登陸艙系統重啟,不就可以利用自身的加熱系統保持溫度了嗎?”
“龐,你真是個天才!”
沃特尼眼睛亮了起來,一下子就認可了龐學林的辦法。
下午的時候,兩人進行第二EVA,龐學林又把RTG搬了回來,沃特尼則繼續裁剪MDV的副傘,然后在棲息艙龐,搭建起了一個小帳篷。
接著,兩人合力將RTG和登陸艙搬到帳篷里面。
RTG很給力,只用了不到一小時,帳篷內的溫度便上升到了零下30度。
隨后,沃特尼出馬重新為登陸艙以及旅居者號無人車接通電源。
剩下的工作就和他們無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