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即便這樣,這些塵埃云的存在也大大降低了太空艦隊的工作量,使得太空艦隊對地球航道的警戒范圍擴充到了200萬公里,大幅度增加了地球的反應時間。
……
半個月后,地球正式開始了穿越小行星帶的旅程。
除了極少數必須在地面值班的工作人員,地面上大部分人都撤入了地下城。
太空艦隊也開始忙碌起來,地球駕駛室內,龐學林在行星發動機控制中心,第一次見到了反物質炸彈摧毀小行星的場景。
通過太空戰艦外置攝像頭拍攝到的畫面,龐學林看到,一顆直徑兩百米的小行星出現在了太空艦隊的警戒范圍。
隨后,太空艦隊發射裝有反物質炸彈戰斗部的星際導彈,導彈跨越數萬公里,精準命中小行星。
在反物質炸彈爆炸的那一剎那,即使隔著數萬公里,攝像機鏡頭也被一道白光徹底覆蓋,直到過了十余秒之后,這道白光漸漸消失,而之前小行星所在的位置,那顆直徑將近兩百米的小行星已經徹底消失不見。
據說在地面,反物質炸彈形產生的閃光,瞬間照亮了整個處于黑夜中的東半球,就仿佛一顆超級太陽突然出現在天空中。
這樣的亮光,如果在地面用肉眼直視,有可能直接導致失明。
而這,僅僅是百克反物質與正物質中和之后,爆發出的能量(一克反物質產生的能量相當于一顆四千萬噸當量的熱核炸彈),卻足以將這顆小行星粉碎成成千上萬塊碎片。
由于地球的引力效應,一兩天后,這些小行星碎片降臨地球。
天空中開始出現無數壯觀的火流星。
這些火流星中,只有一部分在大氣層中燃燒殆盡,剩下大部分墜落在南半球。
從無人機以及地面監控攝像機拍攝到的畫面可以看到,一顆火流星如同天罰,在大氣的摩擦下變成絢麗的火球,瞬間擊中了封凍的海洋。
水蒸氣形成的白色蘑菇云騰空而起,厚厚的冰層轟隆隆地破碎開去,方圓數公里內的平面徹底破碎,冰面上呈現出了波浪的形狀,慢慢擴散開去,然后因為封凍的海洋衰減下來。
最后,無人機的畫面中,撞擊點數百米范圍內的冰原已經重新融化成了海水。
而這,僅僅是一枚直徑不到一米的火流星造成的傷害。
更恐怖的是那種直徑數十米、上百米的火流星撞擊地面時的場景。
在二十世紀初期,曾經有一顆直徑二三十米的小行星在俄國克拉斯諾雅爾斯克邊疆區的石泉通古斯河附近墜落并引發大爆炸,這次爆炸將面積大約50萬英畝(2000平方公里)的西伯利亞森林夷為平地,并且在地面形成了一個直徑達百米的撞擊坑。
后來科學家認為,通古斯大爆炸的威力大約相當于10到20兆噸TNT,這一威力是在廣島投放的原子彈的1000倍。
類似通古斯大爆炸這樣的撞擊場景,每天都會發生。
而犧牲也緊跟著到來。
在地球進入小行星帶的第二天,就已經出現清理小行星的太空戰機被小行星碎片擊中,導致飛行員犧牲的場面。
甚至在一周后,一艘太空戰艦被一塊高速小行星殘片擊中聚變反應爐,戰艦內一萬多人瞬間死亡。
最大的悲劇出現在地球進入小行星帶一個月,一枚至今接近一百米的小行星進入大氣層,在大氣層內,小行星與大氣摩擦碎裂成了三塊,其中一塊,軌道發生改變,最后擊中了新德里二號發動機,直接導致新德里二號發動機重聚變核心艙熔融。
核心艙燒毀了與地下城連接的緊急出口,再加上缺乏足夠的電力,導致地下城無力阻擋巖漿入侵,最后新德里地下城四十萬人最后活活被炙熱的巖漿掩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