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千三百塊錢,算是自己十三篇論文的獎金。
即使這樣,龐學林這番話,也讓在座的所有人都瞠目結舌,有種天方夜譚的感覺。
“龐老師,我記得你是高中畢業的吧?”
藺建章用震驚的眼神看著龐學林道。
龐學林微微一笑,說道:“對的,我中學階段就對數學很感興趣,然后自學了不少大學甚至研究生階段的課程,這些論文,都是我這些年自己研究的成果,我只是想發給那些期刊試試,沒想到卻得到了羅建中教授的認可。藺縣長,稍等一下,我給你看一樣東西。”
說著,龐學林回到房間,將林城大學的聘書以及工作證拿了出來,遞給了藺建章。
藺建章撫摸著工作證上的鋼印,心中的懷疑這才散去,有些感慨道:“龐老師,我是改革開放后的首批大學生,當年北大畢業后就進入了團中央工作,這些年也算見識了不少全國各地的天才少年,可從來沒有一個人能像你這樣給我這么大的震撼。以你的本事,不上大學可惜了……”
“藺縣長,能給我們看一下不?我還是第一次見大學的聘書呢!”
翁德義好奇地湊過腦袋道。
“你們看吧!”
藺建章將工作證和聘書給了翁德義,翁德義看完之后,又給了其余幾人。
這些人在安河縣也算是有頭有臉的人物,這時候,也一個個看著龐學林的工作證以及聘書嘖嘖稱奇。
龐學林現在也不過二十歲吧,竟然就已經成了林城大學數學研究所的兼職研究員,天知道這個年輕人以后能走到什么樣的高度。
一時間,所有人都不再以普通鄉村小學教師的眼光看待龐學林了。
翁德義感嘆道:“縣長,你可能不知道,龐老師高中的時候就是清華北大的料子,當初嶺子頂村上一任校長胡文斌老師因病去世后,龐老師執意放棄高考,要回鄉接手嶺子頂村小學,我們怎么勸都沒用,當時安河縣高的老師都說可惜了,我們安河縣這么多年來,也就只有四五個人考上清華北大,龐老師是這幾年最有希望的一個……我原本還想,龐老師以后會不會后悔自己的選擇,卻沒想到,讀書人終究是讀書人,無論在什么崗位上,總能走出不一樣的道路。”
藺建章點了點頭,笑道:“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際遇,龐老師能有這樣的機會,也和他的努力與拼搏有關。不過龐老師,這三千八百塊錢你還是自己好好收著吧,教育投入終究是政府的責任,修繕校舍的錢不適合你出。再說了,嶺子頂村小學接下來恐怕沒必要存在了,修繕校舍也沒有意義。”
龐學林微微一愣,疑惑道:“藺縣長,你說嶺子頂村小學沒必要存在了,什么意思?”
藺建章笑著說道:“龐老師,我這次來大峪鄉考察,主要有兩個任務,其一,就是給鄉里的憑困戶送年前慰問品,其二,就是考察希望小學的選址工作。”
“希望小學?”
龐學林呆了呆。
這個名字龐學林可不陌生,在后世,希望小學已經成為了中國基礎教育的一項標志性工程,有調查顯示,每五十所農村小學中,就有一所是希望小學。
藺建章道:“龐老師,我以前在團中央工作,三年前,團中央和中國青少年基金會發起了旨在救助貧困地區失學少年兒童為目的的希望工程,之前我就在希望工程相關部門工作過。我這次之所以到安河縣擔任縣長,除了幫助安河縣脫貧之外,另一項重要工作就是在安河縣鄉村地區大規模建設希望小學。大峪鄉是安河縣最貧困的一個鄉,交通不便,面積又大,所以這一區域也是我們建設希望小學的重點區域。我們準備把各個村落類似嶺子頂村這樣的學校整合起來,建設成希望小學,提升學校的教學環境以及教學質量。目前大峪鄉的第一所希望小學,就初步定在嶺子頂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