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這里面也存在著一個問題。
那就是每一個方向,都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以及科研經費去研究。
而這一點,卻不是龐學林所能決定的。
龐學林雖然在數學界已經確定了自己的位置,但是在其他領域,他依舊是個小萌新。
國家也不可能因為他在數學領域的成就,輕易改變在其他產業上的技術布局。
別的不說,規模已經達到三千億的國家集成電路大基金,你一個數學界的大佬,讓人家把在硅基芯片領域的巨額投資轉向碳基芯片,基本上就是不可能的事。
最多看在龐學林的面子上,給個三五千萬做一下前期研究。
此外,學術界也是講山頭的。
如果放在90年代,中國每年出不了幾篇S級別論文的時候,以龐學林的學術成就,確實可以說服國家高層領導,決定國家整體技術投入格局。
但是現在,中國每年的S論文早已破百的情況下,哪位大佬不是手握幾篇重量級論文的。
有些還是國際頂級的學術帶頭人。
這些人可不是龐學林所能左右得了的。
因此,說到底,還是得以實力說話。
只有讓國家意識到碳納米管、石墨烯、中微子通信這幾大領域真的存在突破性進展的希望,才有可能得到巨額的投資。
只是這個問題,就不是短時間內所能解決的了。
別的不說,單單投稿給自然的《高純度碳納米管的表征與制備》那篇論文,到現在都還沒收到任何回復。
龐學林正想著要不要通過熟人聯系《自然》主編詢問一下審稿進度,MOSS的聲音突然響了起來:“龐教授,您以在線方式在submit投稿的論文已經過審了。”
龐學林微微一愣,計算機上的頁面,自動跳到了在線投稿的頁面。
上面有一封回執郵件。
尊敬的龐教授,
您好!
您投稿的《高純度碳納米管的表征與制備》論文已經通過審核,即日起將以在線形勢在NatureOnline上發表,并在下周出版的最新一期《自然》上,以Article的形式發表,在此我向您和您的團隊表示祝賀。
另外,還有一個問題我想冒昧地問一下,您是江城大學數學系的龐學林教授嗎?
祝諸事順遂。
《自然》雜志編輯部主編:卡爾·齊梅力斯
龐學林看到最后一個問題的時候,不由得為之一愣,笑了起來,回復道:“是我!”
接著,龐學林拿起手機,撥通了李長青的電話。
很快,電話被接起:“龐教授,怎么了?”
龐學林微笑道:“長青教授,我剛剛收到回復,《自然》那邊過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