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下來的時間,臺下的議論聲就沒有停止過。
不少人更是現場掏出紙筆,驗證龐學林的證明過程。
三小時的時間轉瞬即逝。
【假設r2|r,則有r2/q=-q/r2+1/qr2(mod1),當0≤k<r2,則有r2(m+k)/q=r2m/q-qk/r2+O(1/q)(mod1)。可知∑min{r2,‖r2(m+k)/q‖^-1}<<r2ζ】
【綜上所述:對所有自然數k,存在無窮多個素數對(p,p+2k)】
龐學林看著自己將近三小時的成果,放下粉筆,抖了抖微微有些發酸的手腕,走到報告臺的麥克風前,微笑道:“1849年,阿爾方·德·波利尼亞克提出了一般的猜想:對所有自然數k,存在無窮多個素數對(p,p+2k)。我想,今天,答案已經出來了。”
禮堂內安靜地針落可聞。
齊昕有些擔憂道:“智姐,學弟這證明結果正確嗎?”
智子贊許地看著臺上那被排成了半圓形的十塊黑板,淡淡笑道:“放心吧,沒什么問題!”
另一邊,彼得·薩奈克有些不可思議的看著龐學林,轉過頭看著德利涅道:“龐教授……真的證出來了?”
德利涅點了點頭,說道:“證出來了!”
啪啪啪……
說罷,德利涅率先起身,用掌聲向龐學林表達敬意。
緊接著,掌聲如同潮水一般,席卷整個禮堂。
直到幾分鐘后,掌聲才漸漸停歇。
龐學林微笑道:“謝謝大家,接下來是提問環節,關于這個證明過程,大家有什么問題的話,可以隨時提問。”
這話一出口,臺下騷動了起來。
眾人一個個交投接耳,議論紛紛。
數學猜想的證明要求向來嚴謹,在座的眾人中,真正能跟上龐學林的思路,看懂整個證明過程的人,不超過三分之一。
但即使看懂的這些人,也不敢保證龐學林的證明過程萬無一失。
因此,很快便由人舉手提問。
現場工作人員將麥克風交給對方。
提問的是一位身材高瘦,帶著眼鏡,看起來三十歲出頭的年輕學者。
“龐教授,我是紐約大學數學系的博士后安德魯·懷特,您在命題2.1.10上所說,您是如何確定X為G/B的閉子集的?”
龐學林微微一笑說道:“對于任意s∈S,定義映射s:G/B→G/B×G/B,顯然s作為映射簇G/B到自身的態射之積,也是一個態射,而且這是一個恒等態射,且由于簇的性質,我們可以確定,對于角元集D為G/B×G/B的閉子集,由此我們可以確定X為G/B的閉子集!”
“謝謝龐教授!我沒有什么問題了。”
安德魯·懷特坐下之后,很快又有人舉手提問。
接下來,龐學林有花了將近一小時的時間,才算解答了大部分的問題。
在再三確定沒有人提問之后,報告會主持人才宣布報告會結束。
而這時,龐學林證明波利尼亞克猜想的消息,開始以普林斯頓為中心,飛速向數學界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