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雅達道:“就在兩小時前,中國的那個超級天才剛剛上傳一份凝聚態物理學方面的論文,這篇論文中,他用數學方法解決超導態與量子漲落的關聯問題,并且構建起了超導體的數學模型。他的理論不但可以解釋金屬單質這一類遵循BSC理論的常規超導體,甚至連重費米子化合物、銅氧化物超導體、鐵基高溫超導體,乃至于石墨烯二維電子系統超導體,都完美的與他的理論相符合,換句話說。他已經找到了超導的終極秘密。”
“什么?”
文小剛大吃一驚,不可思議的看著李雅達。
李雅達道:“這是普林斯頓大學的沃德薩教授剛剛打電話告訴我的,你應該知道沃德薩的性子,他不會隨便亂說。”
文小剛點點頭,不再猶豫,直接打開arXiv網站,找到了龐學林的論文。
隨后,他將這篇論文下載并且打印,和帕特里克一人一份,仔細的看了起來。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
一小時,兩小時,三小時……
不知不覺間,天色暗了下來。
直到一陣刺耳的電話鈴聲響起,才讓文小剛和李雅達從沉思中清醒過來。
文小剛看了下手機,原來是妻子打來電話,問他怎么還不回家吃飯。
文小剛隨便應付了幾句,這才看向李雅達道:“帕特里克。你覺得龐學林的這套理論怎么樣?”
李雅達道:“現在還不好說,但從實驗數據以及理論上看,這套理論很可能解決了超體出現百年來的形成機制問題,對未來,尋找新型超導材料有著非常重大的意義。”
文小剛點了點頭,沉吟片刻,說道:“帕特里克,我準備回趟中國。”
“你去中國?”
李雅達吃驚的抬起頭,看著文小剛。
文小剛道:“你應該看過不久前中國提出要建立電磁彈射航天發射系統以及空天飛機項目的報道吧?”
李雅達點了點頭,皺眉道:“你的意思是,龐學林突然上傳這篇論文,并非無的放矢。”
文小剛點頭道:“我們不能將龐學林教授當做普通的科學家看待,我懷疑他已經找到了真正意義上實現常溫超導體的技術路線。”
“這不太可能吧。”
李雅達有些不敢相信道。
文小剛笑了笑道:“帕特里克,別忘了,這位史上最偉大的數學家之一,同時也是最年輕的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他創造的奇跡還少嗎?假如這篇論文沒什么大問題的話,不出意外,十幾二十年后,龐學林的頭上將會再多出一個諾貝爾物理學獎。對于這樣一位年輕人,我們再怎么高估都不為過。”
文小剛,頓了頓,繼續道:“不過這不是我想要找到他主要目的。”
“那你是為什么?”
李雅達好奇道。
文小剛道:“我在凝聚態物理學以及超導領域浸淫了大半輩子,我希望我在有生之年能夠看到真正意義上的室溫超導體能出現在我的眼前。我不會放過這樣的機會。”
……
同一時刻,類似的場景,類似的對話,在全世界各大超導體研究機構,都有發生。
龐學林能猜到,這篇論文給凝聚態物理學界帶來的震動。
事實上他這篇論文上傳到arXiv網站沒多久,他就接到了眾多的詢問電話。
有來自高層的,有來自學術界的,也有來自媒體的。
幸好,他和凝聚態物理學界的人認識的不多。
因此,短時間內他的耳邊還算清靜。
當然,媒體上關于這篇論文的報道同樣沸沸揚揚,甚至不乏各種極為夸張的標題。
“超導時代即將來臨,金龍電池引發的新能源革命迎來新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