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車集團表示,未來將建設京滬線真空超導磁懸浮列車,這一項目有望終結民航客機在遠距離運輸中的的霸主地位……”
“中國即將迎來輸變電革命,超導體的出現將為我國節省百分之二十以上的能源……”
……
當然了,討論超導材料的同時,更多的人將焦點轉向了電磁彈射航天發射系統項目上。
前兩天龐學林生日的時候,在網上發了條微博,宣稱自己就是這一項目的推動者。
然后這條微博在網上又掀起了一波爭議的熱潮。
即使有龐學林主動站出來背書,支持者與反對者也幾乎呈現勢均力敵之勢。
在眾多的反對意見中,最重要的就是這一項目的技術難點問題。
所有人都認定,電磁彈射航天發射系統的一個前提條件就是找到室溫超導體,如果沒有室溫超導體,那么這一項目的花費將會是一個天文數字,技術上能否取得成功暫且另說,中國的經濟實力能不能支撐起這樣一個超級工程都是個問題。
正因為如此,龐學林發了那條微博后,很多反對者站出來拿這個問題懟龐學林。
他們認為龐學林這是在好高騖遠,推動技術DYJ,無益于國家。
誰曾想,這才過了幾天功夫,龐學林甩手就是一篇論文摔在了眾多反對者的臉上。
這篇論文出來之后,全球各大媒體幾乎都在連篇累牘的報道這篇論文的重大意義。
凝聚態物理學界的頂級學者們也相繼發聲,肯定了龐學林在這一領域所作出的重大貢獻。
而前幾天被那些反對聲音壓制的龐學林的支持者們,也紛紛發起了反擊行動。
“你們不是覺得龐教授不行嗎?看看,這就是龐教授的回答!”
“你以為高層都是傻嗎?如果不是有一定的把握,怎么會輕易決定立項這樣一個重量級項目?”
“我的導師對龐教授的這篇論文評價很高,認為他統一了目前流派眾多的超導理論,從根本上解決了超導機制的形成問題。只要有團隊依據這一論文尋找到新一代的超導材料,那么諾貝爾物理學獎必將是龐學林教授的囊中之物。”
……
“我承認龐教授牛逼,但理論是理論,現實是現實。一套完整的理論,想要真正在現實中推廣開來,實現生產力***,需要的時間數以十年計。從十九世紀上半葉,法拉第發現電磁感應定律,到人類掀起電氣革命,隔了半個多世紀。從電子管晶體管理論的突破,再到信息革命,同樣過了將近半個世紀的時間。就算有人真的通過龐教授的這篇論文找到了常溫超導體,但它能進行工業化生產嗎?它能大規模應用嗎?這種超導體的價格又會是如何呢?這里面所涉及的種種問題,短時間內根本不可能解決……”
“嘿嘿,雖然我覺得你說的有一定的道理,但我還是支持龐教授。龐教授從成名到現在,讓我們失望過嗎?請你不要用普通人的標準去套用到我們龐教授身上,好嗎?”
龐學林自然不會在意外界的紛紛擾擾。
此時,他正和李長青、曹源他們漫步在錢塘實驗室的人工湖畔。
錢塘實驗室的核心區,大多以中式建筑為主,周圍輔以傳統的中式園林,環境優美,清靜典雅。
“李教授,曹教授,接下來新型超導材料的合成就交到你們手里,我可要當甩手掌柜了。”
龐學林笑著說道。
一旁的李長青笑道:“龐教授放心吧,你都幫我們做到這份上了,甚至連超導材料的原子結構都已經給我們指出來了,我們要是再做不出來,那真的是白活了這么多年了。”
“李教授說的沒錯。”
曹源點了點頭,笑道:“對了,龐教授。那篇放在arXiv上的論文,你準備發到哪里去?”
arXiv只是預印本網站,沒有經過正式的同行評議,這樣的論文短時間內并不具備學術價值。
也就是因為龐學林的名氣太大,所以他的論文傳到arXiv上之后,才會引發這么大的關注。
龐學林微微一笑,說道:“我準備以江城高等研究院的名義,成立一個全新的綜合性學術期刊,就用這篇論文為這份期刊打響第一炮吧。=”
“成立新的綜合性期刊?”
曹源和李李長青對視一眼,均吃了一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