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幾年后,Catalyst交換機的年營收高達150億美金。
這里就不得不佩服思科管理層的眼光和運氣了,在這個連網絡集線器(HUB)都還遠遠沒有普及的時代,造路由器起家的思科卻敏銳的覺察到網絡交換機市場,選擇果斷出手,下“血本”買下Cresdo。
這筆收購,不僅獲得了Cresdo的產品和技術,還得到了3個關鍵人物加盟,馬里奧,普雷姆和盧卡,這3個人后來成為思科的傳奇工程師,被稱為公司的“心臟,靈魂和大腦”,也就是著名的“MPLS”團隊。(還有一個人是Soni)
完成收購之后,基于Cresdo的技術,思科在1994年推出了自己第一款交換機Catalyst1200。
這款交換機支持8個10M以太網口(10Base-T銅纜或者10Base-F光纖),另有兩個模塊插槽用于UPLINK。
插槽模塊支持兩個100M的FDDI或者CDDI接口,也就是所謂的光纖分布式數據接口。
這個時候,互聯網還比較矬,無論銅纜還是光纖,最高只能跑到10M,而FDDI/CDDI的速率是100M,速度要高出一倍。
而Cresdo公司的特長之一就是FDDI/CDDI,所以,思科Catalyst的首秀,就是這樣一款融合了以太網和FDDI的交換機。
這還不足以支撐偉大的Catalyst產品線,接下來,嘗到了甜頭的思科,展開了一系列并購騷操作。
今年,思科還將會收購Kalpana公司,后者在1989/90年研發了業界第一臺以太網交換機,并發明了端口綁定技術(Portel)。
后來,基于Kalpana的模塊化和堆疊技術,誕生了Catalyst3000系列交換機。
同年,收購ATM交換機廠商LightStream,這樣思科擁有了ATM技術。
1995年,收購GrandJunworks,這筆收購讓思科擁有了100M快速以太網技術。
這也是Catalyst1700/1900/2800系列桌面式交換機的起源。
1996年,思科先后收購NashobawraniteSystems兩家公司,擁有令牌環網技術,而后者則擁有千兆以太網技術。
于此同時,基于Cresdo公司的技術和人才積累,思科在1995年還推出了自己的第一代骨干交換機——Catalyst5000系列“大箱子”。
一番操作下來,思科完成了當時交換領域的全棧技術積累。
從10M以太網、快速以太網到千兆以太網,從FDDI到ATM到令牌環網,從模塊化技術、堆疊技術到Chassis。
至此,思科一躍成為交換機市場的領導者,第一代Catalyst交換機艦隊初具規模。
時光推進到了1999年,人們都沉浸在世紀末的恐慌和新千年的企盼之中。
年中發生了一件大事,足以和收購Cresdo相提并論,思科發展史上最經典的產品誕生了。
這就是Catalyst6500系列骨干交換機。
嚴格來說,65系列無論發布之前還是發布之后,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從C5000開始,思科一直在嘗試機箱式骨干交換機研發,歷經C5000、C5500、C6000,最終Catalyst6500成為“跨世紀”的一代。
誰都沒有想到,這系列交換機,一賣就賣了20年。
2019年,Catalyst6500迎來了其20歲生日。
20年來,Catalyst6500創造了無數行業標桿,獲得了500多項專利,出貨端口總數達到數億,伴隨一代又一代客戶,跨過了“.c”時代、“云計算”時代、“物聯網”時代。
這樣一款擁有超過20年生命周期、累計銷量超過100萬臺的核心級別產品,簡直稱得上是網絡發展史上的一款“神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