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內部分為ABC三星,其中A/B組成雙星系統。
半人馬座α星A是南門二雙星系統中的主星,稍比太陽大和亮。這顆恒星與太陽一樣,都是黃色的,其恒星光譜分類為G2V。透過確定相互軌道參數,天文學家們得出其質量大于太陽約10%~12%,而半徑則大于太陽約20%~25%。其恒星自轉速度為2.7±0.7km·s,自轉周期為22.5天,比太陽的自轉周期(25.2天)短3天。
半人馬座α星B是南門二雙星系統中的伴星,稍比太陽小,暗。這顆主序星是橙色的,其恒星光譜分類為K1V。其質量約為太陽的90%,而半徑則約為太陽的86%。其恒星自轉速度為1.1±0.8km·s,自轉周期約為41天。盡管半人馬座α星B比半人馬座α星A暗,但其釋放出來的X射線的能量卻比A多。
半人馬座α星C,又稱比鄰星,是半人馬座α三合星的第三顆恒星,距離A/B雙星系統有0.25光年。
這顆主序星是紅色的,其恒星光譜分類為M5Ve,代表它是一顆小型主序星。其B?V色指數為+1.9,而質量則為0.122太陽質量(128木星質量)。
比鄰星距離距離太陽4.24光年,也被認為是距離太陽系最近的一顆恒星。
從南門二的附近來觀測宇宙,將會看到許多地球上的觀測者所看到的天體,大部份的星座幾乎也沒有變化,例如獵戶座與大熊座等。但是半人馬座最明亮的一顆星將會消失,而太陽則會成為仙后座中一顆視星等為0.48等的恒星。
大體來說,仙后座的外形將會從\/\/變成/\/\/,太陽將會在仙后座ε的尾端。
從南門二觀測到的太陽附近的明亮恒星,例如天狼星與南河三會出現在一個差異很大的位置上。天狼星會成為獵戶座的一部份,出現在距離參宿四2度的位置上,而且稍微比地球上觀測到的還要黯淡(-1.2等)。
而北落師門與織女星雖然相距甚遠,都會被取代。
比鄰星將會成為一顆不顯眼的4.5等星,考慮到它距離半人馬座α星A及半人馬座α星B只有1/4光年,這顯示出比鄰星是如此的黯淡。
如果有一顆行星環繞半人馬座α星A或半人馬座α星B,在這顆行星上,它們將會是非常明亮的雙星。
舉例來說,如果距離半人馬座α星A1.25天文單位的位置有一顆類似地球的行星的話(公轉周期為1.34年),半人馬座α星A的亮度對于行星而言與太陽相似,而半人馬座α星B則將會變暗5.7等至8.6等,但仍然會達到-21.0等至-18.2等,雖然比半人馬座α星A黯淡190至2700倍,但仍然比滿月明亮170至2300倍。
相反的,如果距離半人馬座α星B0.71天文單位的位置有一顆類似地球的行星的話(公轉周期為0.63年),半人馬座α星B的亮度對于行星而言與太陽相似,而半人馬座α星A則將會變暗4.6等至7.3等,但仍然會達到-22.1等至-19.4等,雖然比半人馬座α星B黯淡70至840倍,但仍然比滿月明亮520至6300倍。
對于環繞其中一顆恒星的行星而言,第二顆太陽不至于對于氣候或光合作用(約等于土星與太陽之間的距離)產生不良的影響。
不過這意味著,大約有半年,夜空不是漆黑一片,而是深藍色的,人們可以四處行走甚至可以不用人工照明來。
在《三體》系列中,半人馬座α三星系統被大劉寫成了是一個質量、距離都差不多的三合星,因為這三顆恒星的軌道不穩定性,導致三體文明所生活的行星軌道也極不穩定,時而被其中一顆恒星捕獲,時而在這三顆恒星周圍流浪,恒紀元與亂紀元相繼交替,從而形成了極為獨特的三體文明。
但是在這個世界,半人馬座α基本上和現實保持一致。
因為方舟計劃的啟動,在龐學林他們啟程之前,地球上的科學家們就調集了大量的資源觀測半人馬座α。
其中瑞士日內瓦天文臺的科學家小組曾經發現半人馬座α星B周圍存在一顆系外行星。
這顆系外行星的大小和成分似乎都和地球非常接近,行星本身也在半人馬座α星B的宜居帶內。
此外,歐洲南方天文臺也在比鄰星的周圍發現一顆行星,這顆行星被命名為比鄰星b,它的質量大約是地球的1.2~1.3倍左右,與主恒星比鄰星之間的相距大約0.047AU,公轉周期為11天左右,其位置剛好位于宜居帶之中。
西班牙的安達盧西亞天體物理研究所的天文學家團隊使用ALMA射電望遠鏡陣列檢測到比鄰星的周圍存在著三道塵埃帶,這些塵埃帶的存在可能在暗示著比鄰星周圍存在著一個多行星系統。
因此,按照龐學林和物理學家們所規劃出的軌道,方舟一號將會在距離比鄰星一光年左右的時候,就直接釋放無人探測器。
未來針對比鄰星的探測任務,將主要交給無人探測器執行。
而方舟一號,則將主要目標對準半人馬座α星的A/B雙星系統。
公元2045年11月8日。
方舟一號冬眠倉。
龐學林驀地睜開雙眼,艙門無聲無息打開,MOSS的聲音在龐學林的耳畔響起。
“龐教授,您已經冬眠30年8月12日22小時26分,MOSS按預定程序將您蘇醒,方舟飛船將于一個月后掠過比鄰星,兩年后抵達A/B雙星。接下來,您將有兩年的時間對半人馬座α三星系統展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