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曹廣云也跟著出聲道:“龐教授,目前較大的巡天包括斯隆數字巡天(SDSS)及其后續的BOSS,eBOSS等巡天,以及WiggleZ巡天。SDSS第7次釋放數據(DR7)給出了其觀測的亮紅星系(LRG)紅移分布數據。這些星系的恒星形成率較高而較藍,雖然連續譜光度不很高,但因有顯著的發射線譜線而便于進行紅移測量。綜合這些大尺度結構和CMB數據得到的中微子質量限制95%C.L.限制。而且加入引力透鏡效應后限制稍弱但變化不大。在你的這篇論文中,星系引力透鏡數據也可以用于限制功率譜和中微子質量,但目前的星系引力透鏡數據還不精確且其給出的結果與其他觀測數據存在一定沖突,你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
龐學林不慌不忙,淡淡笑道:“曹教授,你可以翻到論文第十三頁,可以看到,SDSSLRG給出的限制比WiggleZ
稍強,盡管后者有更大的巡天有效體積。我認為,這是因為SDSSLRG巡天的區域較為規則,其窗口函數更銳利一些,不同波數k的測量結果關聯較小,而WiggleZ的窗口函數則比較寬。在綜合了所有數據后,給出的最強限制是Σmν<0.11eV(95%C.L.)。除了星系外,當人們觀測高紅移的類星體時,在其光譜中可以看到拉曼α吸收線叢,這是光子在傳播途徑中被不同紅移處的電離星系際介質內含有的少量中性氫吸收形成的,通常稱為拉曼α森林,這反映了星系際介質的分布,提供
了另一種測量有關尺度上物質密度漲落的手段。拉曼α譜線本身處在紫外波段,受地球大氣吸收影響,低紅移的類星體拉曼α吸收線在地面很難觀測,但2.1
會議室再次安靜了下來,過了好一會兒,都沒人說話。
喬安華開口道:“大家都沒什么疑問了嗎?”
眾人均搖了搖頭。
喬安華笑道:“那好,龐教授,我有最后一個問題,不可否認,你這篇論文通過宇宙中微子背景輻射觀測陣列來測量太陽中微子射流質量的方法,得出的數據確實非常符合你的理論模型。但這種辦法畢竟還是一種間接證明法,我想問有沒有更為直接的辦法證明惰性中微子的存在!”
喬安華話音落下,會議室內頓時響起了一陣騷動。
曹廣云笑道:“老喬,你這個問題就有些抬杠了,如果還能找到更加直接的測量方法,那龐教授的惰性中微子理論幾乎就是板上釘釘了……”
喬安華笑了笑,沒出聲。
眾人頓時將目光聚焦到龐學林身上。
龐學林笑著說道:“喬教授,其實這正是我接下來想要說的,過去三個月,我除了整理中微子陣列觀測數據外,也在想還有沒有更好的辦法去證明惰性中微子的存在,而且還真給我找到了。”
“什么辦法?”
龐學林這話一出口,會議室內再次騷動起來。
就連一直沒有說話的沈淵,臉上也流露出了一絲驚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