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之,他武功時靈時不靈的原因,有很多都是自己心理上的,是出于未戰先怯。
而書中還有一位與之對應的典型,便是其結拜大哥蕭大王。這位可是從不怯戰,甚至稱得上好戰,戰斗中更能發揮超常的勇氣,所以也往往能超常發揮。打斗時從來沒那么多困擾心理,要戰便戰,也從不避戰,出手也向來不猶豫。打斗中更是越戰越勇,豪氣倍增,武功也更能超常發揮。
大部分外力境武者在面對內力境武者時,都會未戰先怯,心中先生出了不可能戰勝的想法,真打起來自然也就更加沒有一戰之力了。
不過事實上,在實力相若的情況下,也確實是內力境武者更占優勢,內力本身就屬于比外力更強的力量,是質的提升。
外力、內力、真氣、先天真氣。
不談修為,只從力量本身論,也確實是一個比一個更強。每個大境界的突破,都是力量變化的一種本質提升。不但會更加強大,也會更具許多妙用。
郝信一走,周圍這些圍觀看熱鬧的人也是跟著逃也似的散開,跑的一點兒不比郝信慢。
開玩笑,這里可是有內力境武者的。他們一群外力境的哪里敢惹,生怕因為看熱鬧也引起了對方不快,有可能會找他們麻煩,當然是先走為上。
許多外力境武者對內力境武者,都有這種先天上的畏懼。也不管對方到底是內力境幾重,反正只要是內力境的,就基本都不敢惹。
除了是本身力量與武功境界上的差距外,還有個原因便是內力境武者的出身一般都不低。就算不是七大門派、八大世家這種頂尖大派與世家出來的,也都是盡皆出身不凡,背后有一家不小的勢力。
否則隨便的什么小世家、小門派,一般也根本培養不出內力境武者,甚至大部分小世家、小門派都根本沒內功傳承,只能靠外功撐著。
這樣一來,對于內力境武者,大部分外力境武者自然就更加不敢招惹了。就算武功能打過的,也通常惹不起對方背后的勢力。
李長豐連郝信逃走后,都沒讓丁教頭去追,對于這些圍觀看熱鬧的,自然也就更懶得追究了。
而且這些人一散開后,把他們這邊有內力境武者的消息也跟著傳開了。一時間也就更加沒人敢惹,甚至沒人敢靠近了。
勾陳等人倒也樂的如此,在沒人打擾的情況下,安靜悠閑地吃完了這頓野餐午飯。
他們吃完沒多久,山腳下的那些混亂與打斗便也跟著差不多陸續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