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人當然不可能一直打生打死,而且由于大部分都是外力境武者,耐力有限,也不可能一直保持高強度的打斗。不但消耗很大,他們的身體也支撐不了。
在這些混亂與打斗中,自然是有勝有負,有輸有贏,當然也少不了生與死。不過不管如何,最終都免不了要有個結束。
勝的固然高興,但就算獲勝的一方,往往也免不了有死傷。敗的自然就更慘,死傷也更重。
在這場大混亂過后,山腳下也拋下了幾十具尸體。
不過大部分都沒有選擇就地安葬,或帶走尸體,而是直接就地丟棄。人一死,往往就沒那么重要了。很多人生前當你是生死兄弟,真死了卻是連看都懶的多看一眼。
這些被丟棄的尸體,看著都頗為凄慘與凄涼,但這其實也是大部分江湖人的歸宿。生前刀頭舔血,腦袋拴在褲腰帶上,死后也往往是死無葬身之地。
管能不能打的過,都要先敢打才行。不然不敢打,害怕對手,再厲害的本事也發揮不出幾分。
就像勾陳前世曾看過的某本武俠中的大理段王子,明明練就了一身十分厲害的武功,既有超強的內力,也有超強的輸出。但偏偏很多時候一身本事發揮不出來,隨便遇到個三、四流的低手都能把他干趴下。
雖然很大原因是他武功練的不到家,學習的不夠系統,一身武功也大部分是運氣得來,在此之前根本沒怎么接觸過,自然無法正常發揮;但其中有部分原因也是在于其心理上。很多時候都是未戰先怯,害怕對手,或者根本不想與對方動手動武,又或是害怕出手太重,一出手就打死人。反正各種原因,便導致他心理上先克服不了,也就相應導致了他武功時靈時不靈。
可當他真正動怒的時候,沒有了怯戰心理,武功便能夠正常發揮了。又或者有時心情放松,沒那么多想法與壓力;又或在生死關頭,被逼迫的不得不爆發。
總之,他武功時靈時不靈的原因,有很多都是自己心理上的,是出于未戰先怯。
而書中還有一位與之對應的典型,便是其結拜大哥蕭大王。這位可是從不怯戰,甚至稱得上好戰,戰斗中更能發揮超常的勇氣,所以也往往能超常發揮。打斗時從來沒那么多困擾心理,要戰便戰,也從不避戰,出手也向來不猶豫。打斗中更是越戰越勇,豪氣倍增,武功也更能超常發揮。
大部分外力境武者在面對內力境武者時,都會未戰先怯,心中先生出了不可能戰勝的想法,真打起來自然也就更加沒有一戰之力了。
不過事實上,在實力相若的情況下,也確實是內力境武者更占優勢,內力本身就屬于比外力更強的力量,是質的提升。
外力、內力、真氣、先天真氣。
不談修為,只從力量本身論,也確實是一個比一個更強。每個大境界的突破,都是力量變化的一種本質提升。不但會更加強大,也會更具許多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