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忠護送韓湛朝黃河邊進發時,深怕與李郭的兵馬遭遇,因此派出了一隊探馬,在前面探路,就算有情況,也能及時地想出應對之策。
當第一撥探馬來報,說前面的道路,有上萬兵馬擋路時,黃忠不由驚出了一身冷汗。他扭頭望著韓湛問道:“主公,前面有上萬的賊兵,而后面又有旋門關阻隔,我們接下來該怎么辦?”
韓湛得知前面有兵馬攔路時,不由暗暗叫苦,心說我的命怎么這么苦啊,剛剛從徐晃的手里逃出來,還沒來得及笑出聲,前面又出現了上萬的兵馬,就憑黃忠手下的一千多騎兵,想突破對方的攔截,沖向黃河邊,簡直比登天都難。
但他的心里很明白,假如自己此刻驚慌失措的話,就會導致士氣低落,軍心渙散,那是和敵軍交手,就必敗無疑。因此,他故作鎮定地對黃忠說:“雖說前方有上萬的賊兵,但本侯判斷,他們遲遲不進兵,是摸不清我們的底細,沒準很快就要退兵了。漢升,派人再談。”
雖然黃忠的心里覺得韓湛這番話有點荒唐,但既然主公已經發話,他做臣子的卻不能不聽,于是又派出一隊探馬,繼續打探前方的情況。
新的探馬派出后,韓湛命令兵馬暫時停下休息。他這么做的目地,是為了恢復兵士們的體力,這樣待會兒真的打起來,才有力氣和敵人較量。雖然韓湛努力地保持著鎮定,但附近還是有兵士發現了不妥,開始小聲議論起來。
黃忠聽到兵士在議論,深怕他們會影響到軍心,便準備過去制止。但卻被韓湛叫住了:“漢升,隨他們說吧。你現在過去制止,只會適得其反。”
韓湛表面雖然裝出毫不在乎的樣子,但心里卻像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他深怕黃忠派出的第二撥探馬,返回時帶來依舊是壞消息。他在心里默默地祈禱:“阿彌陀佛,菩薩保佑!若本侯此次能平安地返回冀州,一定給你修一座大廟,再塑金身!”
禱告的時候沒注意,等他禱告完了以后,才想起在這個時代,佛教的普及度還沒有后世那么廣,特別是觀音菩薩,此刻應該還是一個男人的形象。自己要給他再塑金身,是應該塑一個男的造型呢,還是一個女的造型。
正在胡思亂想之際,忽然聽到北面傳來一陣急促的馬蹄聲。韓湛循著聲音望去,只見五六名騎兵正沿著官道飛奔,他一眼就認出,這真是黃忠派出的第二撥探馬。眼看決定自己命運的時刻就要到了,韓湛的心跳不自覺地加快了。
帶隊的騎兵沖到韓湛和黃忠面前,勒住了戰馬,一臉興奮地報告說:“啟稟主公,前面攔路的兵馬已經不知去向。”
“什么,攔路的兵馬不知去向?”韓湛聽到探馬這么說,不禁吃驚地瞪大了眼睛,追問道:“他們去了何處?”
探馬接著回答說:“小的沿途追趕了一陣,遠遠地望見約有四五萬大軍,正沿著官道朝西而去。”
“朝西而去?”黃忠把探馬的話重復一遍后,奇怪地說道:“他們忽然撤走,某非有什么陰謀么?”
韓湛在心里暗想:李郭二人撤兵,肯定是長安出了什么事情,兩人才會如此迫不及待地返回去。但出了什么事情呢?自己記得李郭二人占據長安之后,馬騰、韓遂曾經興兵勤王,后來因糧草不濟,才不得不撤兵。莫非是因為馬騰、韓遂的兵馬逼近了長安,李郭二人才不得不撤兵嗎?
為了穩妥起見,韓湛又命黃忠派出了一隊探馬,去打探前方的消息。不過大家心里都明白,這次派出的探馬,就是為了確認李郭的兵馬,是否真的已經撤走了。
當新派出的探馬回來,語氣肯定地向韓湛報告,說前方攔路的兵馬早已不知去向時,韓湛懸在嗓子眼的心,才算重新落進了肚子里。他連忙吩咐黃忠:“漢升,派人到小鎮接上羅布,我們立即找地方渡河。”
“主公!”黃忠等韓湛說完后,又向他請示道:“客棧里還有一女子,是涉國縣花暖閣的老鴇,是她救了羅布的性命,不知她該如何安置?”
韓湛知道黃忠說的是花暖閣的八姑,便隨口說道:“不管她是什么身份,她都是羅布的救命恩人,就帶上她一起渡黃河返回冀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