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黃忠打敗的徐晃,朝北面逃了約二十里,迎面便遇上了楊奉所屬的兵馬。楊奉讓人把徐晃叫到了面前,開口問道:“公明,可能尋得韓家小兒的蹤影?”
“啟稟主公!”徐晃羞愧難當地說:“末將一路追趕下去,一直到了旋門關,始終未曾見到韓家小兒的蹤跡。在回程途中,遭到了韓家騎兵的攻擊,末將不支,只能率部突圍而出。”
李郭二人所率的兵馬,在楊奉兵馬后面五六里的地方,見前方忽然停下,李傕便派出李別來了解前方出了什么事情。他看到楊奉和一名盔甲是血的武將在隊伍前說話,便過去直截了當地問:“出了什么事情?”
雖說李別問得很隨便,但楊奉還是恭恭敬敬地將派徐晃去追殺韓湛,連著幾天都沒有找到人影,誰知在返回途中,卻與和韓家騎兵遭遇,徐晃如今是損兵折將大敗而回。
李別又問了徐晃幾個問題后,命令楊奉在原地待命,自己跑回去向李傕復命。李傕聽說楊奉的手下大敗而回,頓時惱羞成怒,就要下令全軍開進,去截殺黃忠等人。
誰知就在這時,有人向他稟報:“啟稟將軍,長安的張濟將軍派信使來了!”
李傕強忍著怒火吩咐道:“把信使帶過來。”
片刻的工夫,隨從便帶著一名異常疲倦的騎兵來到了李傕的面前。信使翻身下馬,單膝跪地,從懷里掏出書信,雙手捧著遞向李傕。李傕朝旁邊的一名隨從使了個眼色,那人立即上前接過信使手里的書信,又恭恭敬敬地遞給了李傕。
李傕展開書信,只看了幾眼,便立即大驚失色。一旁的郭汜見了,連忙策馬上前,關切地問:“稚然,出什么事情了?”
“長安出大事了。”李傕將手里的書信塞給郭汜,急匆匆地吩咐道:“后軍改前軍,前軍改后軍,立即返回長安!”
郭汜看完書信后,也不禁皺起了眉頭。不過他做事沒有李傕那么魯莽,他想到還在前方等待的楊奉一行,連忙派人去通知他們一同返回長安。
賈詡不知信使帶來的是什么信,李傕看了以后,居然要立即班師。他連忙來到了李傕的面前,態度恭謹地問:“稚然將軍,不知長安出了何事,為何急著班師啊?”
“賈先生,請看此信。”郭汜過來,將手中的書信遞給了賈詡,并對他說道:“先生看了此信,自然明白為何要班師了。”
賈詡接過書信一看,只見上面寫著:“……某親率人尋找太師尸首,只有一些零碎皮骨,便名人以香木雕成形體,安湊停當,大設祭祀,用王者衣冠棺槨,選擇吉日,遷葬郿塢。臨葬之期,天降大雷雨,平地水深數尺,霹靂震開其棺,尸首提出棺外。某候晴擇日再葬,是夜又復如是。……”
看完書信,賈詡終于明白是怎么回事,原來是張濟、樊稠等人尋到了董卓的零碎尸骨,安葬在郿塢,結果下葬之日,雷電交加,將棺木從墓穴中沖出,雷電又將棺木震開。張樊二人擇日再葬,情形依舊如此。難怪李傕看到書信后,神情會如此慌亂。
搞清楚怎么回事后,賈詡連忙拉住李傕的馬韁,勸說道:“稚然將軍,事已至此,就算你趕回去也于事無補。不如我們留在此處,除掉了韓家小兒,再返回長安也不遲。”
李傕自從得知董卓的尸首無法下葬之后,整個人就處于狂歡的狀態,聽到賈詡如此勸說自己,二話不說,拔出寶劍,朝著賈詡就劈了下去。幸好賈詡見勢不妙,立即松開馬韁,把身子往后一揚,否則肯定被李傕砍中了。
李傕見一劍沒砍中,把劍收回來準備再砍時,被郭汜抓住了手臂。郭汜還沖著賈詡拼命地使眼色,示意他快點離開。
見不能阻止李傕在此時班師,賈詡撥轉馬頭遠遠地離開了李郭二人。他站在路邊望向南面,心里暗自感慨:“放虎歸山留后患啊,韓家小兒今日不死,來日必成心腹之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