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縣衙一出來,縣尉和主簿二人就立即趕到了征兵點幫忙。原本很多還在觀望的百姓,看到自己認識的縣尉和主簿,來到征兵處,與招募新兵的軍爺有說有笑,便打消了心中的疑竇,開始加入了報名的隊伍。
天色漸暗,征兵處附近的人總算漸漸變得稀疏,縣尉和主簿見忙得差不多了,便向太史慈告辭,帶著幫忙的衙役離開了。
等縣尉和主簿一走,太史慈就迫不及待地問隊率:“今日招了多少新兵?”
隊率快速地清點一番后,情緒有些激動地對太史慈說:“回先鋒的話,我們今日共招募新兵九百二十五人。如果明日還能保持這種勢頭的話,我們在一月之內,起碼可以招募上萬的新兵。”
“此地的縣令,和某是熟人,再加上他很快要被袁術免職,因此我們在這里征兵,他是全力協助。”見隊率有些得意忘形,太史慈便潑了他一盆冷水:“假如我們換了一個地方,人生地不熟的,你認為有幾個人能相信我們?”
有些得意忘形的隊率,聽到太史慈這么說,心不禁往下一沉,他很清楚這都是事實。如果沒有衙役們的幫忙,自己的征兵旗就算樹起來,也沒有幾個百姓過來報名。后來還是衙役們到街上到處去拉人,才陸續有人報名。
變得六神無主的隊率,連忙詢問太史慈:“先鋒,假如別的地方不準我們去征兵,我們該怎么辦?”
其實隊率所擔心的問題,也同樣困擾著太史慈。雖說他曾經作為劉繇的部下,在揚州待過很長的時間,和不少的縣令、太守都認識,可如今自己是冀州牧韓湛的部下。作為冀州軍的一員,卻跑到丹陽郡來征兵,這多少有點說不過去。
如果不是袁術擠走了劉繇,并試圖將這些地區的縣令都換成自己人,想必丹陽令也不會如此爽快地讓自己在丹陽縣內征兵吧。但這樣一來,對自己也是個機會,據縣尉透露,他們已經派衙役去了城外的四鄉八村,把城里招兵一事通知各村村民,自己爭取在丹陽縣招募足夠的兵員,至于其它地方,能招募就招募,不能招募就算了,不強求。
如今除了招兵外,還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對招募的新兵進行訓練。若是返程時,新兵還沒有什么戰力,別說沿途遇到的揚州兵、徐州兵,就連普通的山賊或黃巾賊,他們估計都無法應付。
想到這里,太史慈對隊率說:“明日的征兵,你不用去了。”
隊率聽太史慈這么說,疑惑不解地問:“先鋒,莫非小的做錯了什么事情?”
“沒有。”太史慈搖搖頭,“今日征兵一事,你做得很好。”
“既然小的做得很好,”隊率委屈地說:“那么先鋒為何不讓小的再負責征兵呢?”
太史慈看到對方一臉委屈的樣子,立即便想到對方肯定是誤會了,便對他說:“你誤會了,某不是覺得你做錯了什么,相反,某交給你的事情,你做得非常好。至于為何明日不讓你去參加募兵,是因為我們今日招募的新兵,需要有人訓練他們。某覺得你就是最合適的人選。”
隊率聽完太史慈的解釋,立即意識到自己誤會對方了,連忙使勁地點點頭,回答說:“請先鋒放心,小的一定好好地訓練這支兵馬。”
…………
正當太史慈和隊率在屋里討論練兵之事時,遠在青州的韓湛,也正和趙云、黃忠、荀攸等人談到了太史慈。
趙云有些擔心地問韓湛:“主公,子義出發的時間不短了,也不知他是否到達了揚州。他帶的人馬太少,某實在有點擔心他會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