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心吧。”韓湛聽后不以為然地說:“本侯和陶謙、劉繇甚至袁術等人,往日無冤近日無仇,想必他們沒有膽子主動攻擊本侯的兵馬吧。”
“話雖然是這么說,但我們畢竟是在別的諸侯領地里征兵。”荀攸嘆了口氣,接著說道:“不管以前他們是否和我們有矛盾,一旦發現我們在他們的領地里征兵,最后肯定會兵戎相見。”
對于荀攸的這種說法,韓湛心里也是非常認可,假如誰要是敢派人到自己的地盤來征兵,自己可能會和對方死磕。如果他不是想起丹陽兵是三國最強的兵馬之一,他也不會冒著得罪人的風險,派太史慈去丹陽郡征兵。
“公達,”韓湛等荀攸說完后,補充說:“你說的有幾分道理。但本侯之所以派太史慈到丹陽郡征兵,除了那里出精兵外,更重要的是袁術和劉繇兩人正在爭奪揚州,很多地方都暫時無法顧及,因此本侯才會命子義前往丹陽郡去征兵。”
幾人聊的內容,黃忠有點插不上嘴,他只能等他們都說完后,及時地岔開了話題:“主公,關羽、張飛二先鋒近幾日又連著攻下了兩座城池,不過他們的兵馬折算不少,您看是否給他們進行補充。”
“漢升。”韓湛望著黃忠說道:“若是關張二人手下的兵馬折損過大,你們可以立即調土鼓的黃巾,去補充他們所損失的兵馬,反正那里還有三十多萬人馬,從中選出幾萬可用之兵,本侯想還是沒有問題的。”
“主公說得對。”韓湛的話剛說完,荀攸就附和道:“土鼓的黃巾賊每日無所事事,除了消耗海量的糧草外,還是一個不安定因素,誰也說不清,他們什么事情心情不爽,又重新舉旗叛變了。幾十萬大軍云集在一處,就算我軍驍勇善戰,要想平定他們,勢必也會損失慘重。到時就會影響到奪取青州的計劃。”
“此地距離土鼓太遠,一來一回恐怕要耽誤不少的時間。”趙云對韓湛用黃巾軍補充關張二人的先鋒部隊一事,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我們將土鼓的兵馬補充進先鋒營內,勢必會稀釋先鋒部隊的戰斗力,我覺得此法不可取。”
黃忠反駁道:“難道我們把冀州的兵馬,補充給關張二人嗎?要知道,他們不過是為了救劉備的性命,才表面歸順我冀州,但始終是心懷二心的。”
“子龍,”韓湛等黃忠說完后,停頓了片刻,見趙云沒有和對方辯解,便好奇地問:“你是否有什么良策?”
“管亥手下的八萬黃巾,經過一番訓練,已經頗具戰力。”趙云不緊不慢地說:“我們可以從中挑選出足夠的人手,充實到左右先鋒的隊伍中去。至于管亥軍中所出現的空缺,再由土鼓的黃巾賊補充。”
“好辦法,真是好辦法。”沒等趙云說完,荀攸就拍手叫好,搶先說道:“從土鼓調來的黃巾賊,補充到管亥的軍中,因為全軍上下都是黃巾,訓練起來定可事半功倍。子龍的提議真是不錯。”
“既然軍師也覺得某的提議不錯,”趙云望著荀攸問道:“那我們是否立即傳令,讓管亥抽調一萬人馬,去補充關羽張飛的部隊?”
荀攸沒有立即回答,而是將求助的目光投向了韓湛。韓湛擺了擺手,說道:“公達,子龍是東征的主帥,而你是他的軍師。軍中的一切調動,都由你們說了算,不管征求背后的意見。”
見韓湛沒有越俎代庖的意思,荀攸的心總算放回了肚子里。一支部隊最怕的是政出多門,讓下面的兵士無所適從,如果在戰場上出現這種情況,沒準會導致兵馬慘敗的。想到這里,荀攸朝外面喊了一聲:“來人啊!”
隨著喊聲,一名軍司馬大步流星地走了進來,沖著荀攸一抱拳,聲音洪亮地說道:“不知軍師有何吩咐?”
荀攸從令匣里抽出一支令箭,對著那么軍司馬說道:“你立即持令趕往管亥的軍中,調一萬兵馬給左右先鋒。順便告訴管亥,他所缺的兵馬,本軍師會從土鼓那里的黃巾賊中抽調,讓他稍安勿躁。”
“喏!”軍司馬答應一聲,上前接過了荀攸手中的令箭,轉身走出了大帳。
管亥的營地,在韓湛大營的北面,見到軍司馬手持令箭走進來,管亥連忙起身,態度恭謹地問:“敢問軍司馬,主公有和差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