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皇,你的意思是……”
朱標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二弟朱樉在西北的“胡作非為”竟然讓父皇在為他考慮。甚至顧慮到朱樉與蒙古人翻臉的可能。
難怪朝堂上一直都沒有針對朱樉的聲音存在,這看來是朱元璋故意放縱的結局。
在朱標心里,他其實是反對朱樉與蒙古人交易的。
主要是因為他看到,貿易促使朱樉與蒙古人越走越近。
蒙古人可是漢人的死敵,朱樉公開這樣做讓他擔心。擔心他,會受到千夫所指。
“太子,你沒有發現西安,西北,以及中原和江南。都因為老二改變了很多嗎?”
朱標點頭,大明的確改變了很多。但他不明白朱元璋指的是那一方面。
朱元璋見他點頭,繼續說出臺從未對任何人說過的話。因為他要說的話,是絕密。
“老二同蒙古人貿易,對我大明起到了取長補短的作用。朕為什么要反對?”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看看有多少蒙古人在為我大明效力,又有多少蒙古人生活在大明境內?”
“再看看老二,他在西安不足兩年時間。他封地百姓生活甚至強過南京的百姓。朕看明白了,老二他不是胡來。而是朕錯了。”
能讓朱元璋自己承認錯誤,這無疑是要讓日月顛倒。
皇帝,即天子。天子能錯嗎?答案是否定的。
當然,歷史上也有帝王下過罪己詔。
可有多少帝王是心甘情愿,不是被大勢所逼?
至于死敵蒙古人!朱元璋從來沒有這樣認為過。
以他熱衷于得到擴廓帖木兒的效力就能看出。只要有能力,愿意為大明效力,管你是何方神圣。
趙敏的大哥,擴廓帖木兒可是朱元璋一生中最大的敵人。
因為朱元璋推翻元朝的過程中,主要就是與擴廓帖木兒交手。
元朝退回草原后,朱元璋數次派人前往游說擴廓帖木兒。希望讓他為大明效力。
當然,最后帶給朱元璋的只有失望。失望以后,朱元璋同樣大加贊賞。尊重自己對手的朱元璋,甚至評價擴廓帖木兒為“天下奇男子”。
聽到朱元璋妄自菲薄,朱標卻是搖頭。
但是朱元璋用事實說話,讓他不可辯駁。
的確,經過朱元璋這樣一說。朱標才發現,大明已經被朱樉深深影響了。
就以民以食為天為列。南京的牛羊等肉食,朱標就聽自己府上管家說過。都是來自大草原上,而且價格還比以往低。
“父皇,沒有父皇在暗中默默支持。二弟再有本事,也不可能將福利帶給我大明百姓。這都是父皇英明所致,全是父皇……”
“太子,你怎么也和老二一樣,學會了恭維?”
朱元璋打斷朱標。錯了就是錯了,知錯能善莫大焉。
朱樉的行為證明,朱元璋制定的兩項政策無疑是有誤的。
一是,戶籍制度過于嚴厲。
當他第一次收到情報,西北的戶籍被朱樉形同虛設后。大量百姓趁農閑時節,外出務工時。朱元璋氣憤過后就是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