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細想想,他朱元璋以及他組建的管理團隊。并沒有過高層執政經念,屬于草臺班子,趕鴨子上架。
大明大部分制度也是借鑒元朝,以及元朝以前的朝代。
孰是孰非,是好是壞。朱元璋也是摸著石頭過河。
后來,不斷從西安傳回的情報消息顯示。
朱樉放開戶籍制度后,并沒有造成嘯聚山林,聚眾鬧事之事。
當然,也有心懷叵測之人殺人越貨等等。
好在朱樉在放開戶籍后,又對清剿邪惡勢力不遺余力。
如今的西北,卻是整個大明最光明的地區。
西北的綠林好漢,江湖豪俠,癡情浪子等等。如今都改了行,緊跟著朱樉的步子前進。
文人墨客,精壯青年,無業游民等等。大多被朱樉扔進軍中,執行朱樉所謂的日不落帝國口號。
整個西北在朱樉的意志下,屬于全武行的存在。
因此,朱元璋得出的結論是,朱樉重武輕文。
“父皇,我大明功在父皇。必在父皇的帶領下,遠勝漢唐。”
朱標并不認為自己在恭維朱元璋。大明現在各行各業都是蒸蒸日上。曾經因為戰爭造成的百廢待興,早已不見蹤影。大明正在向著帝國前進。
“好了,太子。你修書一封,讓老二不要參與進北平戰事。讓他與蒙古人繼續保持貿易。保持著兩方唯一的互通通道。北平一事,父皇自由安排。”
“這能行?”
朱標疑惑。戰爭都打起來了,難道還能繼續做生意。就算你想,也不見得人家蒙古人愿意。
朱元璋神秘一笑,對朱標說道。
“試一試不就知道了。告訴老二,他沒有多余的兵力。讓他負責好吐蕃一事,以及陜西的防守就行了。也不要大意,別讓蒙古人鉆了漏子。”
“兒臣寫信?”
“父皇何不直接給二弟下達一封圣旨。”
朱元璋搖頭,有些事情,比如他支持朱樉的事情。是絕對不能公開的。一旦以圣旨的形式下發,必然存在泄露的風險。
而朱標以家信給朱樉,是絕對的安全。
至于為什么是絕對!那是因為朱元璋曾經派人劫持過朱標和朱樉的信使。
最后的結果,全部是人死信消。
朱標的死忠,不如朱樉的。朱樉的信使,分成明暗兩條線。
朱元璋遇到過兩次,被朱樉的信使反殺的情況。
當然,朱元璋只是認為朱樉重視自己的消息傳遞。卻不知道,能造成絕對安全的原因,還是趙敏所謂。
朱樉的信息傳遞,全是走趙敏指定的路線。這一路上,趙敏安排了多少人在其中。恐怕也只有趙敏自己知道。
特別是朱樉與朱標兩兄弟交流的專線,可以說萬無一失。
“太子,你就以父皇剛剛與你所談告訴老二。但是,不能提起是為父的意思,明白嗎?”
“兒臣明白了。”
朱元璋的意思,朱標真的明白。朱元璋是怕朱樉受到肯定后,又會飄的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