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梁師成就是一個例外。
此時,一直都有傳說,蘇軾遠謫之時,將家中侍婢送與梁氏友人,不足月而生下梁師成。
梁師成也因此自稱“蘇軾出子”、“蘇氏遺體”。
關鍵是,蘇家人也沒有否認過。
據說,梁師成顧及兄弟情誼,甚至對家中帳房說:“凡小蘇學士用錢,一萬貫以下,不必告我,照付就是。”
而真正“坐實”梁師成是蘇軾之子的還是,梁師成曾參加過科舉考試,而且憑實力奪得了第七名的好成績。
世人都說,梁師成如果不是蘇軾之子,怎能考上進士?
事實上,蘇軾的科考成績并沒有梁師成好——蘇軾考上的是乙科,梁師成考上的甲科,二者之間差得不是一點半點。
只不過,蘇軾的名氣太大,世人便將梁師成自己的努力,轉嫁到了蘇軾的基因上。
其實——
梁師成能走到如今這一步,非常不容易,可以說他在背后下了無數苦功才成為現在的隱相。
而也正是因為梁師成下得苦功太多,進而導致梁師成早在幾十年前就已經近視了,而且越來越嚴重,現在甚至都到了,三米開外雌雄同體,十米開外人畜不分。
套用明代的一首打油詩:
笑君雙眼太稀奇,
子立身旁問誰是?
日透窗欞拿彈子,
月移花影拾柴枝。
因看畫壁磨傷鼻,
為鎖書箱夾著眉。
更有一般堪笑處,
吹燈燒破嘴唇皮。
這種什么都看不清的痛苦,簡直無法用言語來形容。
這么說吧,梁師成年輕的時候,酷愛讀書,甚至都到了書不離手的地步,而現在,因為高度近視,他已經不能自己讀書了,只能讓書童讀給他聽。
所以,蔡仍剛一給梁師成展示了眼鏡的神奇,梁師成就變得期待起來,當梁師成迫不及待的戴上蔡仍調試好的眼鏡看清了這個他已經有幾十年沒有看清的世界之后,沉穩老辣如梁師成,都不禁激動得沖梁秉聰喊道:“吾兒!吾兒快快過來,讓為父看看你!”
梁秉聰聽言,趕緊來到梁師成身邊,道:“父親大人,孩兒在!”
梁師成捧著梁秉聰的大餅臉道:“吾兒原來是這樣的,嗯,像我年輕時的樣子,真俊朗!”
一旁的蔡仍聽言,頓時滿腦袋黑線,心道:“就梁秉聰這樣的,也能跟‘俊朗’沾邊?”
等梁師成慢慢平復下來,終于體會到了有些頭重腳輕之感和無法掌握距離之感,他忙問蔡仍:“賢侄啊,戴上這眼鏡之后,我怎么感覺有些暈乎乎的,以后不會一直都這樣吧?”
聽聞梁師成管自己叫“賢侄”,蔡仍立即打蛇隨棍上道:“阿叔不必擔心,這是阿叔剛剛戴上眼鏡還不習慣的緣故,等阿叔習慣了,就不會再有這些感覺了。”
梁師成高興道:“好好好,不會一直有這樣的感覺就好!”
其實,今天招待了那么多人之后,梁師成已經很累了,接見蔡仍,完全是看在梁秉聰的面子上,不想叫梁秉聰失了信義。
其實,按照梁師成原來的打算,也就是見一見蔡仍,勉勵兩句,然后就下逐客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