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三月份,高麗睿宗王俁,在香林亭與宰樞大臣宴會,忽然發現背有微瘇,便趕緊回宮。
可由于內醫崔思全的誤診,王俁的病情突然惡化。
到了四月份,才四十多歲的王俁,已經病重。
在太師李資謙的主持下,王俁下遺詔傳位于十四歲的太子王楷,不久病故。
李資謙是當代仁州李家(又稱慶源李氏)的家主,他是王俁的岳父——他將他的大女兒和他的二女兒嫁給了王俁,二女兒后來更是因為為王俁生下元子(太子)王楷而成為王俁的順德王后。
仁州李家,是高麗一個極為了不得的豪門。
高麗文宗之后的高麗王,不是年幼,就是不德,進而也就失去了操縱貴族的能力。
那一時期,一些世家大族便利用與王室聯姻攫取權力,把持高麗的朝政。
這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仁州李家。
從高麗文宗時期開始仁州李家就與高麗王室聯姻,歷經九代六十多年,這個家族一直以外戚身份總攬高麗朝政,可以說,他們家是高麗王后、王妃的最大供應商,他家的女人也生出了好幾任高麗王。
當然,也不是說仁州李家在這幾十年間一直都沒有衰敗過。
在高麗肅宗繼位時期,仁州李家因為參與立儲之爭失敗,那時仁州李家的當代家主李資義被殺,李資義的兒子李綽等也被殺,李子威等五十余人被流配南方,這也就是高麗史上著名的李資義之亂。
高麗肅宗即位之后,將先王高麗獻宗所娶的仁州李家的元信宮主和漢山侯王昀母子趕到了慶源郡,并且沒像以前的高麗王一樣娶仁州李家女,而是娶了貞州柳氏女。
可高麗肅宗死了以后,王俁繼位,又娶了李資謙的大女兒為妃,仁州李氏的勢力東山再起。
等到李資謙的第二女也嫁給王保為王妃,并為王俁生了元子王楷之后,李資謙地位再次大大提升,位列宰相,權傾朝野——那幾年,王俁無心朝政,因為李資謙先后將兩個女兒嫁給王俁,王俁極為信任李資謙,慢慢的李資謙就攫取了本屬于王俁這個高麗王的權力,進而獲得了至高無上的權力。
自那以后李資謙比當年鬧出大亂子的李資義還霸道,甚至霸道到,因為害怕別的妃嬪分潤他兩個女兒的恩寵,也因為害怕別人與王俁聯姻而對他產生威脅,不僅不讓王俁納新的妃嬪,就連王俁的元子王楷都養在他自己的家里,由他來撫養。
可以說,很少有比李資謙還霸道的外戚。
漸漸醒悟過來了的王俁,開始從地方上提拔韓安仁等人來分李資謙的權,企圖拿回本來屬于他的權力。
只可惜!
王俁醒悟的太晚了,已經撼動不了李資謙的地位了。
其實——
那時王俁和李資謙雖然勾心斗角,但因為李氏姐妹尤其是順德王后在,王俁和李資謙兩人之間的關系還能勉強維持,至少表面上還能勉強維持。
然而——
天妒紅顏。
幾年前,李家姐妹先后死去,讓王俁和李資謙之間最后的紐帶也沒了。
于是,李資謙扣著王俁的元子王楷把持著朝政,而王俁則開始極力擺脫李資謙的控制。
王俁和李資謙的第一次正面交鋒就是王后的繼位人選。
那時,李資謙想讓王俁娶他的第三女為后。
可王俁不想再增加李資謙的權勢,因此,王俁想效仿先祖娶一個王室女為后。
于是乎,親自在一眾王室女中精挑細選了一番之后,王俁最后選中了他親叔叔高麗宣宗王運的女兒,也就是選中了他的堂妹當他的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