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這里,咱們就不得不說一下之前提到的另一個問題,也就是我曾講的“西游五大疑案”之一的沙僧疑案了。
一個深受玉帝信任的大特務,會因為打碎一個琉璃盞就被罰下界?
也許有人會說,也許琉璃盞是寶物,打碎了罪責肯定不小,那我也只能反問一句,什么寶物這么金貴,居然一打就碎?那這個寶物設計出來到底是干什么用的呢?
琉璃盞就是一個喝酒的器皿,女兒國里也有,天竺國金平府寇員外家也有,就算你這酒杯能把水變成好酒,放在西游記里也算不上啥好寶貝,絕對不值得大動肝火。
而且,玉帝對沙僧的責罰也比較奇怪,居然是“七日一次,將飛劍來穿我胸脅百余下方回”,按照西游記的設定,是天上一日,地上一年,那么凡間七日來算的話,間隔也就是天庭的27.6分鐘,玉帝需要專門派人,每隔半個小時左右折磨一次沙僧,這個怨恨未免有點太大了吧,就算琉璃盞真是寶貝,也很難讓人信服。
那么,究竟沙僧疑案的真相是什么呢?
按照目前很流行的說法,沙僧就是玉帝派下來打入西天的間諜,所謂打碎琉璃盞,七日飛劍穿心,那都是苦肉計,沒什么奇怪的。
關于這個說法,其實有一定的道理,畢竟,這也是特務的本職工作,不過,這個說法的漏洞也比較大。
卷簾大將這個身份,稍微一打聽都不難知道是干什么的,如果是想從事間諜工作的話,為什么他不隱瞞身份呢?作為玉帝的親衛之一,這一點應該不會做不到吧?而且,這個苦肉計也太重了,你就不怕真把黃蓋打叛變了?
所以,我更傾向于另一種可能,就是沙僧確實犯事了,而且犯的還是大事。
大家可以設想一下,作為玉帝貼身的錦衣衛,自然會知道許多玉帝的隱秘,類似于現代社會司機和領導的關系,那么,作為這樣一個角色,什么事才是領導最痛恨的呢?
答案只可能有一個,嘴不嚴,泄密。
只有這樣的原因,才可以完美解釋為什么玉帝會因為“打碎琉璃盞”這樣的小罪,卻判下了如此重的刑罰。畢竟,皇家的臉面才是最重要的,在現實生活中,領導借小事處理掉嘴不嚴的下屬,應該算是比較常見的操作了。
那么,沙僧到底泄露了什么機密,會惹得玉帝如此大動肝火呢?
這一點,書里沒有沒有確切的答案,不過我自己倒是編造了一個,這里容我賣一個關子,后面的正文里我會寫到,應該算是可以自圓其說,請大家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