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熙三年二月初四日,這一天是無上皇朱慈烺百歲壽辰大慶
朝野上下都在盼望這一天的到來,盼望著雨露普降,恩澤均沾。
紫禁城內外,大漢將軍們用長長的挑竿將一只只大紅的壽字燈籠掛了起來,御林軍們則將一面面繡有各種瑞獸的彩旗樹了起來。
民間也自發地張燈結彩,頌圣祈福。
南京城的各處大街上,都掛上了大紅燈籠,結上了大紅彩帶,燈籠上映著“恭賀圣壽”、“普天同慶”等字樣
宮內一切布置妥當,到了吉時,鼓樂齊鳴,鐘鼓司奏圣安之曲。
歌曰乾坤日月明,八方四海慶太平。龍樓鳳閣中,扇開簾卷帝王興。圣感天地靈,保萬壽,洪福增。祥光王氣生,升寶位,永康寧。
在升殿韶樂聲中,無上皇朱慈烺在皇帝朱怡錦及一眾王侯的簇擁下,登上奉天門壽臺上的寶座就位,皇帝則是立在身旁。
公卿入門,鐘鼓司再奏治安之曲忠良為股肱,昊天之德承主恩,森羅拱北辰,御爐煙繞奉天門,江山社稷興。
由皇熙帝朱怡錦領銜,上千名王公貴族、文武官員在奉天殿廣場黑鴉鴉地跪倒,齊聲山呼“盛世臣民恭賀無上皇圣壽無疆”
望著匍匐滿地的臣工,朱慈烺露出了慈祥的笑容,對司禮監掌印女官低聲吩咐。
女官跨前一步,大聲宣旨“無上皇有旨,著免禮,與朕同樂,欽此”
眾人一齊歡呼“萬歲”
朱慈烺點點頭,伸手指了下皇熙帝“皇帝,到朕身邊坐下。”
皇熙帝恭敬領命,邁著小步上了御階,在祖父身旁靠后一點落座。
在一群禮儀官的引導下,文武眾人步入酒席前就座。
六名人高馬大的大漢將軍走了出來,同時將手中一丈長的凈鞭凌空甩起
“啪啪啪”三聲脆響,整個大典現場肅靜下來。
大廊兩側,鐘鼓司六十四名樂工琴瑟竽笛齊奏,鐘磬鼓鈸齊鳴,奏八佾之樂。
六十四名豐容盛靨的宮女,腳踏樂拍,分八行上場,手揮流蘇扇,歌喉齊放,作八佾之舞。八佾之舞只有天子才能使用,屬宮庭樂舞中的最高規格。
文武臣工們耳聞仙樂,目迷五色,不禁心醉神迷。
八佾之樂奏畢,宮女們仍分八行款款退下,在禮部的安排下,宴會開席。
天武朝,禮樂興,每逢大宴必舞樂奏曲,鐘鼓司的工作基本沒停過,不停為宴會演奏,像是后世的背景音樂,一首接著一首。
一奏起臨濠之曲,名飛龍引;二奏開太平之曲,名風云會;
三奏安建業之曲,名慶皇都;四奏削群雄之曲,名喜升平;
五奏平幽都之曲,名賀圣朝;六奏撫四夷之曲,名龍池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