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帶一提,這個瑪仁糖可能聽起來比較陌生,其實它還有個耳熟能詳的名字——切糕。
切糕歷史悠久,據說是在絲綢之路時期登上的歷史舞臺。
當時的西域,是絲綢之路的交通樞紐,商隊在此補給食品和水源。
因為商人們需要長達數月的旅行,所攜帶的食物必須能夠長期不壞,而且還要包含人體所需的各種營養成分,不然就會像大航海時代水手們吃不到新鮮的食物而得敗血癥死亡。
考慮到種種因素,瑪仁糖在西域應運而生。
它的主要原料有核桃仁、飴糖、葡萄干、芝麻、蜂蜜,所以富含蛋白質、鈣、鐵、胡蘿卜素、維生素等等,能量極高,正常情況下,個把月都放不壞。
秦飛若是提供米線火鍋什么的,難民們最多飽一頓,只有瑪仁糖,難民們可以拿著邊吃邊走,省著點,必然能夠支撐體力到達南方幾州。
秦飛所處的厚樸縣,距離南方諸州只剩下兩天的腳程,走過去便能活命。
秦飛從來沒有自大到能夠幫助所有人,但他可以成為一個跳板,給那些想要活下去的人力量,做最后沖刺。
這也不能說完全做慈善,畢竟還有好評轉化修為的好處,秦飛動力十足。
如今的厚樸縣,除了一些糧食充足的富戶還沒離開,大多房子都沒住人,秦飛找到一處倒塌的房子,收拾一下,然后趁著夜色沒人注意,將小吃店搬了出來。
接下來便是制作瑪仁糖了。
秦飛找系統買齊了材料,價格一點不比北方的物價便宜,幸好后面可以用觀音土換食材,否則以秦飛吃軟飯得來的財力絕對撐不過兩天。
先燒一些油,放入大量的冰糖、飴糖、蜂蜜,不斷攪拌,化成糖水。
在這個過程中,糖類經過高溫,形成焦糖色,所以熬出來的糖漿總體是棕褐色的。
等到可以拉絲,便倒入各類果仁,比例隨個人喜好,用小火,讓果仁和糖漿充分混合均勻。
隨即準備一張牛皮紙,上面刷上一層油,將鍋里的糖漿果仁倒在紙上,用案板碾壓結實,這個時候,可以在最上面撒上一些芝麻調整風味。
等到冷卻,瑪仁糖就成型了。
秦飛做了磨盤大的一塊瑪仁糖,糖塊有些透明,可以看到里面形態各異顏色鮮艷的果仁,讓人非常有食欲。
秦飛拿起菜刀,直接切了一個小角,可能是他的菜刀比較鋒利,切得很容易,聞起來有一種干果的香氣。
將切糕放入口中嚼上一嚼,糖塊很有嚼勁,甘甜,果仁則很酥脆,兩種不同的口感搭配在一起,讓人口齒生津,百吃不厭。
這瑪仁糖不愧是絲綢之路上的能量品,秦飛沒吃幾口便有了飽腹感。
這個夜里,他通宵制作著瑪仁糖,反正做多了也放不壞,一直等到天亮,他起碼做了幾百斤。
若是一人一斤,便可供幾百人填飽肚子,并走過最后的兩天路程。
他很亢奮,找了塊大布,上面書寫“觀音土免費換糖”幾個字,掛在了小吃店門口。
害怕別人不識字,秦飛扯開嗓子嚎了兩句:“瑪仁糖,觀音土免費換,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