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時間已經來到巳時末尾,即將進入午時,皇宮崇德殿內兩側已經站滿了文武百官,所有人都手持笏板,恭敬的站在那里。
左側文官以司徒胡廣、司空宣酆兩人為首,右側武將則以大將軍何進和太尉周景兩人為首。
一眾文武官員在朝堂上恭恭敬敬地守候,位于上方皇帝寶座上卻空無一人。
距離朝會開始的時間已經過去了數個時辰,朝堂上卻絲毫不見主角漢靈帝劉宏的蹤影。
對此,朝堂上大多數的文武百官似乎都已經習慣了,一個個依舊莊嚴肅穆地站在原地,沒有任何人吭聲。
不過,在崇德殿議事廳的最后邊緣區域,還是有一小撮官員開始打起盹來,有的人甚至身體都已經厲害搖晃起來。
這些人幾乎都會從大漢王朝各州郡趕來覲見的外地官員,他們本就是從各地趕來,經歷了舟車勞頓之后早已身體疲乏,那里經得住這樣數個時辰的久站。
“陛下駕到!”
眼看時間已經快要來到正午,一道尖澀的高呼聲中,身著黃袍的劉宏才在太監宮女侍衛的簇擁下姍姍而來。
“拜見陛下!”
一眾山呼海嘯般的朝拜聲中,漢靈帝劉宏緩緩來到帝王寶座上坐下。
“諸卿平身!”
漢靈帝的臉色有些泛青,聲音中也透露出幾分虛弱。
“陛下,下官有事啟奏!”
一眾文武官員剛剛起身站定,年齡已達70高齡的司徒胡廣就拿著笏板站了出來,朗聲道。
“愛卿稍后!阿父,念!”
胡廣剛欲開口念出奏文,上方的劉宏就已經出聲阻止了他,然后朝旁邊侍立的中常侍張讓擺手吩咐道。
“陛下有旨:司徒胡廣,年事已高,著允告老還鄉,免去司徒一職,大鴻臚袁隗接任;八月南宮遭災,司空陳蕃處置不利,罷去司空一職,太常橋玄接任;太尉周景身體欠佳,著允回鄉休養,免去太尉一職,屯騎校尉袁逢接任。。。。。。
左將軍兩州平叛不利,著免去西涼軍統帥一職,河東太守董卓接任;長沙太守孫堅剿滅區星叛亂,平叛有功,封烏程侯;幽州遼西郡異人落葉,前有降服烏桓人首領蹋頓之功,后又于右北平郡大破50萬鮮卑大軍,斬殺鮮卑大人和連,戰功卓著,因功擢升遼東太守一職,兼護烏桓校尉、護鮮卑校尉,著令出兵協助幽州牧劉虞剿滅張舉。。。。。。”
聽到漢靈帝劉宏的吩咐,張讓躬身應喏,上前幾步,朝著胡廣等人神色詭異一笑,接著就展開手中的圣旨朗聲念道。
隨著張讓的話語聲不斷響起,崇德殿內的眾多官員開始不安地躁動起來,特別是以胡廣和宣酆身后的一眾文官,不少人已經開始小聲的議論起來,整個殿中響起一片嗡嗡的喧鬧聲。
自184年以來,朝堂上官員的不斷變動早已經成為了一種常態,朝中的很多文武百官已經習慣,可這一次的變動卻仍然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之外。
待張讓宣旨完畢之后,崇德殿中很快就響起了一陣朝臣的激烈建言和辯論聲。
換做是在平時,像董卓、孫堅、落葉等人的升任,肯定會在朝中引起軒然大波,特別是董卓和落葉兩人。
一個是接掌百萬西涼精銳兵團,一個則是以異人之身,居然被任命為一郡之長,這必然會是引起很多人的抗議。
可現在,有朝中三公一次性被全部罷免這事在前,對董卓和落葉兩人任命的影響一下就小了很多,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胡廣、宣酆、周景等人的任命上。
這種情形,不少人都心中明白,這是以張讓為首的十常侍在其中動了手腳。
最近一段時日,因為長沙區星和幽州張舉等人的先后叛亂,以胡廣等人為首的文武百官以十常侍禍國的名義,已經多次在朝議中向漢靈帝奏請誅殺張讓等人。
這一次的朝議辯論雖然激烈,不過一眾朝臣依舊未能改變既定的事實,以三公為首不少文武官員當朝遭到罷免,又一次的黨錮之爭以張讓等人的完美勝出結束。
不過,唯一值得安慰的還是,胡廣等人雖被罷免,新上任的袁隗、袁逢等人依舊是堅定地站在士大夫、貴族這邊。
而袁家這邊,一門之中一下有兩人進入三公之列,還是在朝堂之中引起了不小的波瀾,一門四世三公,使得袁家在大漢王朝的名望更上了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