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現在楊柳已經飛盡了柳絮,桃花只有山中的寺廟還尚存些許。燕子在微雨中雙~飛,金魚懶洋洋的在水面吐泡。
這里沒有撐著油紙傘的姑娘,卻又倜儻風流的少年。
少年是誰,少年當然是蘇離。
江南的水渠縱橫,四通八達。
蘇離來到了姑蘇,卻沒有人聽說過燕子塢,也沒有人知道曼陀山莊。沒有還施水閣,沒有瑯嬛福地。
這里到底不是天龍,或許他以后會去吧,誰知道呢。
全真教的內功,乃是道家養生妙法,重在心意。一味打坐練氣,也不過是守尸鬼而已。
江南生機最足,萬物滋長,欣欣向榮,蘇離到這里來是為了感受那勃勃生機,領略其中的意趣。
武學之道三流人物比氣力,二流人物比技巧,唯獨第一流人物比的卻是胸襟氣度。
說起來蘇離的大師兄裘千仞論天資,論悟性,皆是難得,唯獨胸襟氣度上欠缺了一點,這也是他后來及不上五絕的緣故。
后來五絕,蘇離只見過了王重陽。
此時王重陽已經四十多歲,身材甚高,腰懸長劍,風姿颯爽,英氣勃勃,飄逸絕倫。
難怪林朝英那么心高氣傲的奇女子,也愿意傾心于他。
只是王重陽待人接物固然是極好的,同時心胸豁達,有領袖風采,在男女之事卻不免拖泥帶水,不夠爽快。
到底王朝陽學道之前,是個儒生,在出世與入世之間,總是徘徊不定。雖然他創出道家玄功,卻做不到其中的灑脫、逍遙。
相反王重陽的師弟周伯通天資雖然遜色一些,卻更得道家養生主的天真與自然。
蘇離無意入道,他既然有此奇遇,輪回世界,求得就是快意恩仇。他不是無所求,而是有所求。
他不要‘求不得’,要‘求而能得’。
其實道家所言‘逍遙自在、無欲無求’,何嘗不是最大的追求。
佛經講得是斷去煩惱,可是斷去煩惱的人,也只有佛陀。
蘇離沒有想那么多,只是將自己身心投入這萬物生機之中,也許是一片荷葉,也許是水上湖波,皆能引起他的關注。
風吹荷葉,姿態搖曳,仔細觀察,都很有趣。
只是都沒有背后的來人有趣,這人也是他要找的人,本以為還要花好多功夫呢。
蘇離悠然轉身,看到的是個青衫秀士,神情孤傲,似平地突兀而起的一座奇峰。
他的身材在江南人中,已經算的上高,沒有北人的豪邁,卻有魏晉名士的不羈。
當然最最吸引人的是青衫秀士的一雙眼睛,湛然若神,而蘇離近在咫尺,卻沒有聽到對方的呼吸聲,若不是眼中所見,只怕要把對方當成一塊木頭。
這是內功深厚的表現。
蘇離很想吟詩,可惜他肚子里的墨水實在不多,更何況面前這人的學問比他強了太多,還是不要獻丑為好。
“見到足下,便覺得這東南三千里,已經沒有什么人,再值得一見了。”這不是拍馬屁,而是大實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