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們將生命的種子投放到了火星上面,每周都要去火星的各個地方采集最新的樣本數據,以便研究這些生物種子在火星的生存情況。
‘漢武大帝號’宇宙飛船的生物研究中心,此時距離生物種子的投放已經過去了足足有3個月的時間。
“從我們采集的樣本分析,這周火星微生物的樣本,無論是數量、品種還是它們的擴散范圍都具有了爆發式的增長,而且還出現了幾種我們地球上沒有發現過的微生物。”
劉道明一邊將最新這周的樣本情況向在場的科學家們進行了分析,大屏幕上面用數據圖案的形式將火星目前微生物的情況進行了描繪。
“大家都知道,在前面剛剛開始幾周時候,我們投放的微生物和藍藻很多時候我們幾乎都找不到了,但是這周采集的樣本,不僅微生物的數量呈現了爆發式的增長,藍藻也一樣。”
“我們現在已經可以非常的確定的說,這些生物都已經適應了火星的環境,并且開始瘋狂的繁殖。”
“陸地地衣的情況呢?”所有人聽到劉道明的話之后都露出開心的笑容,又連忙問起陸地的地衣的情況來。
“地衣的目前來說還在適應階段,并沒有明顯的發展壯大的跡象,不過在火星靠近南極的區域,這里溫度相對寒冷,水汽相對更穩定,也更豐富,這里的地衣生長非常的良好。”
地衣是非常能夠適應寒冷氣候的,從地球南北極的區域的大范圍的存在地衣就可以證明,北極區域的地衣更是麋鹿等動物的主要食物。
“太好了!”生物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們忍不住內心的激動。
“地衣能夠存活下來并且生長良好,說明火星的環境確實是非常不錯的,目前來看,也就火星的南極地區,水汽比較穩定的地方能夠讓地衣生產良好,其他的區域地衣要么死亡,要么就是勉強生存下來,我們是不是可以考慮進行人工降雨的手段來促進地衣的生長?”
立馬有科學家就猜想起來,火星海洋中的微生物自然是不用去管的,人又不需要生活在海洋之中,陸地才是最重要的,大家自然是希望能夠早點將火星變成綠色的星球。
“人工降雨我覺得不行,火星的表面沒有任何的植物,雨水一到地上就會流失,白天太陽一曬又變的非常干,我倒是覺得可以通過人工增設很多噴水的設施,大家都知道,火星的海洋之中的水可是淡水,可以直接灌溉的,我們可以從海洋中抽取水,然后通過這些噴水的設施將水均勻、持續的噴到需要水的植物上面去。”
很快,就有科學家搖搖頭,火星龐大的南半球大陸上面,此時可是寸草不生,根本就沒有任何能夠留住水分的東西,對方的提議顯然是不合適的。
“魏獻,火星的大陸面積可是有8000多萬平方公里,建設這個人工噴水設施需要多大的花費?光是想想,我都覺得把我們的預算都花完也夠不用啊。”
李景軒一聽搖搖頭,火星的南半球的大陸面積太大了,想要建設人工的噴水設施,這個花費太大了,上面肯定是不會同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