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一定要一開始就將整個大陸給覆蓋,我們只需要先選擇一個區域進行實驗,如果確實可行,我們就可以向上面申請,我想如果真的是能夠實現火星的綠化,上面應該是會同意的,況且這些設施以后也還可以長期使用。”
魏獻微笑著說,魏獻是生物研究院里面的天才型科學家,同樣也是畢業于星河科技大學,算下李景軒、劉道明的師弟了。
“如果只是選擇一塊區域的話,我覺得是可以的,我們還可以通過增加植物種子的數量、品種等等來進行實驗,研究出最適合火星目前環境的植物來,如果真的有成果出來,我就去找校長申請資源。”
劉道明點點頭,對于這種小規模的科學實驗,星河科技從來都是非常支持的,一旦有成果,更多的資源和支持更是毫不吝嗇,科學需要投入,星河科技的人很清楚這一點,在這方面也從來都不會吝嗇。
“我覺得我們應該在實驗的時候多嘗試種植一些植物,最好把地球上的植物都拿過來試試,還可以把我們用基因重組技術獲得的組合也全部拿到火星來試試,只要其中有1%的植物能夠在火星上面生存下來,我們就可以很快的將適應火星環境的植物基因提取出來進行重組得出真正能夠改造火星的植物。”
魏獻聽了自然是非常的激動,連忙將自己心中的想法給說了出來,其他的科學們聽了之后也都點點頭,大家都是研究生物科技的,雖然可能專攻的方向會有所不同,但是對于基因重組技術都是有所了解的,魏獻的說法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這樣吧,這件事情我看就讓魏獻來負責,選一個地方,面積我看大一點也沒什么,我們不差這點錢,關鍵是要將更多的數據收集回來,為下一步研究出改造火星的植物做準備。”
“現在公司這邊依然還在開采小行星撞擊火星來增加火星的大氣、質量,所以選擇好地方之后要記得和上面這邊溝通,盡量選擇相對安全的區域。”
劉道明想了想點點頭,決定將這些工作交給魏獻來負責,他的能力還是可以的,現在又是他出的點子和提議。
……
魏獻這邊的行動非常迅速,他很快就和火星改造項目組這邊進行了溝通,在火星龐大的中土大陸上面選擇了一個靠近海洋的區域來進行實驗。
現在火星上面大部分的地區都已經有了新的名字,中土大陸則是進行大家一直投票之后命名的。
魏獻的實驗區域面積并不大,僅僅只有一個幾百平方公里,也就是一個小鎮的范圍,這顆區域屬于火星赤道地區,又靠近海洋區域,氣溫相對溫和,并且這里的土層比較肥厚,更重要的是這一塊區域遠離了接下來將要零零星星抵達火星的小行星撞擊區域。
一架架反重力宇宙飛船不斷的從太空之中降落到魏獻選擇的區域,一輛輛工程車不斷從反重力宇宙飛船上面使出。
接著就開始忙碌起來,不斷鋪設噴灌的設施,因為采用的全是機械化操作,工程的進度非常快,僅僅幾天的時間就已經將整個區域范圍內鋪設完成了噴灌設施。
噴灌的設施一完成,立刻就有反重力宇宙飛船開始在這塊區域播撒種子,伴隨著一架架大型的反重力宇宙飛船緩慢的飛行,無數細小的植物種子猶如漫天灑落的雨點一般,降落到這片荒蕪的土地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