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吧,去材料研究院~”
看到這里,秦毅知道,曲速引擎的理論研究沒有任何的問題,接下來就是最關鍵的材料問題了。
曲速引擎的三大難關,一個是理論研究,這個是最基礎的東西,因為理論決定了方向和高度,科學越是往候發展,理論就越重要,沒有理論的支撐,很多東西都是沒有辦法再繼續研究下去。
第二個便是能源問題,曲速引擎說簡單它的原理其實也非常簡單,無非就是利用強大的能量讓空間產生共振,從而折疊空間,再然后利用強大的能量直接打開空間,形成空間蟲洞,通過空間蟲洞直接快速跨越遙遠的距離。
這到底需要多大的能量才能夠讓空間產生共振,產生折疊,打開空間蟲洞,用腳趾頭都知道,這其中需要的能量會是何等的龐大,沒有強大的能量絕對是無法支撐起曲速引擎的。
不過還好的是早就已經將可控核聚變技術研究出來,理論上來說可控核聚變產生的能量是僅次于反物質湮滅時產生的能量,這是恒星能量的源泉,足以滿足曲速引擎的強大能量需求。
第三個問題就是材料問題,二代反重力發動機對材料就已經極其的苛刻了,這曲速引擎需要的材料,它就絕對不是一般的材料,必須是理論上的簡并態材料。
簡并態材料又叫簡并態物質是一種高密度的物質狀態,簡并態物質的壓力主要來源于泡利不相容原理,叫做簡并壓力。
也就是這簡并態材料,它是需要從原子角度去打造的一種材料。
科學技術的發展,使得人們是有可能在原子尺度上人工合成材料,例如,原子團簇、團簇材料、線性鏈、多層異質結構、超薄膜等,這些材料的特征是維數低,對稱性減小,幾何特征顯著。
但也僅僅是有可能,真是實際操作起來的時候,很難真正意義上的說從原子的角度去打造自己所需要的材料,原子的單位實在是太小了,現在的科學技術頂多就只能做到納米級別,而原子比納米還要小的多。
首先我們要先了解下他們的大小,納米的英文為er,縮寫為nano,納米是長度單位的一種,1納米是1米的十億分之一,記作nm。
1納米等于10個氫原子一個挨著一個排成一列的長度,因為每一種原子的直徑大小都是不一樣的,所以1納米可能等于幾十個其他元素原子的排列的長度。
20納米差不多相當于1根頭發絲的三千分之一。
而我們通常所說的納米技術,是指在納米尺度(100納米到0.1納米)的范圍內研究物質所具有的特異現象和特異功能,通過直接操作和安排原子、分子來創造新物質材料的技術。
而納米技術的出現首先得益于能夠放大千萬倍的掃描隧道顯微鏡(STM)的發明,掃描隧道顯微鏡的發明使得科學家們能夠在納米角度去觀察這微觀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