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原本心心念念著云亦能夠染上病,死在那邊最好。卻沒想到自己心心念念的沒實現,甚至還立了大功回來。最可惡的是,功勞在自家侄兒之上。
此時的她還不知道太子方謙也和云亦有同樣的抱負,目前來說是一條心,如果知道的話估計要被氣死。
皇上對云亦大加稱贊,激動的當時就要封個王位給云亦,云亦哪能接受,他就是為了能夠取締封王這個制度才留在朝廷的,他怎么能陷入王爺這個行列,當即拒絕。
于是,皇上便把大理寺交給了云亦,其中事務全權由云亦負責。
皇上在稱贊云亦的同時,心中也是頗為惋惜。一是想讓云亦登上皇位著實不易,二是方謙這么好的棟梁之才居然是皇后的侄兒,就算功勞再多,也是太子黨。三是他的身體日漸衰弱,經常頭痛氣悶,一直服用丹藥也未見好轉。
可即便是這樣,皇上依舊對道教信奉不已,他曾經斷過三日丹藥,聽從太醫院的囑咐吃湯藥,可仍舊未見好轉。于是便不再信任太醫院,反而更加信任道教,更是肆無忌憚的吃丹藥。
皇上之所以如此信任天清道長,也是因為他是三皇子敬獻,三皇子不論是在朝廷的影響,還是其生母在后宮的寵愛程度,或是其母家在朝中的地位,實力都不大,也從未暴露出過任何野心。
所以他并不覺得三皇子會害自己,那這天清道長也就不會害自己,更何況天清道長是風清傲骨的仙人,更有幾分仙術,若不是從天上感應到他成仙之心有多么誠懇,也不會來凡塵走一遭,又怎么回落于俗事?
總之,不得不說這個早年上過戰場,殺伐果斷,鐘情專心,在眾皇子中脫穎而出的男人。在經歷了失去心愛之人,失去兒子之后,已經徹底頹廢下來。就算現在找到了兒子,可依舊是沒有了當年的抱負,真的成了一個被生活磨平棱角,垂垂老矣的老男人。
云亦被夸獎,被升了職,方謙自然也不落下風,官位也是又升了一階。這也主要是他是太子黨,否則的話可能升得更多些。
方謙回宮復了命,就又急匆匆的趕回了家。
云亦被留下來與皇上談話,即便皇上不留他,他也想和皇上談一談。
皇上只有在面對云亦時,才會露出難得有的父親般的慈愛:“這些日子在杭州受累了,朕一直很擔心你,你也不向京城報個信。”
云亦對皇上始終熱絡不起來,準確的說,除了沈清雨以外,他對誰都不是太熱絡:“還好,如今已經平安歸來了。”
皇上見他表情淡淡的也無所謂:“你這次辦的很不錯,只是應該把封平王府一家帶回京城,畢竟他是先皇封的王爺。”
“正因為他是先皇所封,仗著資歷老,才敢如此大張旗鼓的貪污銀兩、殘害百姓。”云亦道。
“哎,大周朝林林總總幾十位王爺,哪能做到人人清廉?就算是當官的,也不可能一輩子都不貪污。”皇上道。
云亦聽了皇上這話,頗感到幾分意外:“我還以為你一直活在大周朝百姓可以路不拾遺,為官皆是清廉的假象中。”
皇上搖頭:“我知道大周朝滿目蒼夷,可我已經做了二十幾年皇帝,早就累了,我根本就無心這些。朕多希望你能繼承這個位置,大展宏圖,那又會是一番怎樣的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