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要打造比之龍華富士康更大的代工產業園區。”
“對對對,據說,三星,富士康,偉創立……這一些公司都來了。對了,還有環宇科技。”
“環宇科技也參加,我草,他們不能吧。”
“不知道,估計是湊個熱鬧。”
環宇科技在互聯網這一塊自然是業內第一。但在電子代工這一塊,環宇科技雖然有一些實力,但與富士康,三星,偉創立這一些相比,那就是小巫見大巫。
此外,不少業內人士還專門對各家投標企業進行了分析。
首先是富士康,他們認為富士康是最有可能中標觀瀾園區的企業。至于原因,有很多,一個是富士康實力足夠,第二富士康有足夠的資金,第三,富士康有龍華園區的成熟經驗。第四……
其次是三星。三星代工實力只在富士康之下,如果論綜合實力,那就遠遠超過富士康。而且也恰恰是富士康此前有過一個園區,深市方面很有可能為了平衡市場選擇三星。
再次是偉創立,雖然中標概率比不上三星與富士康,但做為全球前三的代工企業,偉創立的實力不容小覷。
接著便是其他一些企業的分析,雖然有這個可能,但基本上微乎其微。
最后重點分析了環宇科技。
重點分析環宇科技不是環宇科技代工實力強大,實則是環宇科技是明星企業。這也正常,做為互聯網NO1的環宇科技,他想不成為明星都不可能。而且環宇科技至成立以來創造了比較多的奇跡,也有不少人對他比較期待。
但做為業內專家,他們認為環宇科技中標的可能性也非常小。至于原因,那就是現金流。環宇科技雖然很有錢,但現金流絕對不多。而且環宇科技跨行搞了太多的業務,芯片,手機,mp3,上網本……這一些都是傳統的電子制造業務。而這一塊回款的周期都比較長,環宇科技不可能抽出太多的資金。
不過,也不是環宇科技沒有這個可能。
如果環宇科技陳宇不要臉,再次去向朋友網借錢,或許奇跡就將誕生。
環宇科技會向朋友網再次借錢嗎?
本身上這個邏輯是行得通的。
但邏輯行得通并不代表你就可以為所欲為。
一系列資本不是吃素的,特別還是全球頂級資本。
陳宇之前已經借過了一次,再借……這基本上不太可能。
只是,這只是對于那些業內專家的分析。
但在這里面,郭臺明卻是顯得無比的擔心。
與業內專家的看法不一樣,郭臺明認為陳宇非常有可能再次從朋友網拿錢出來。
至于專家所說的不可能,這沒有不可能。
邏輯上說得通的,那就有可能。
至于郭臺明為什么這么堅定,則在于他一直都在關注環宇科技。
朋友網在美融資看起來只是一次簡單的融資,但其實在他看來,這只是陳宇綁定這一些資本的手段。只要這一些資本在陳宇這里能夠獲得利益,那么,他們之間的合作就會一直持續。哪怕,在這個合作當中,陳宇做了很多他們并不認可的事情。
這也讓郭臺明深刻的認識到了陳宇的野心。
但資本就是資本。
資本有的時候非常的無情,但有的時候卻特別的寬容。
朋友網的社交網絡模式顛覆了一切全球資本的認知,并給了他們足夠恐怖的想象空間。
這就像企業上市一樣,一方面業績這么好,另一方面故事講得這么動人?
這樣的股票,絕對是一飛沖天的存在。
就算是陳宇再打朋友網的主意,這也未嘗不可。
現在最為關鍵的不是陳宇是否會向朋友網借錢,最為關鍵的是借多少的問題。
上次是50億美元,這次要是再借50億美元……
郭臺明不敢再去想。
這要是再借50億美元過來,尼瑪,誰頂得住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