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見這話,李世民就仿佛是抓到救命稻草一般。
眼前驟然一亮,連忙說道:“快,快宣寧遠將軍上殿!”
話音落,不多一會兒。
只見張策全身盔甲,邁著大步走上殿內。
無視周圍的文臣武將,來到近前躬身施禮。
“臣,張策,見過陛下!”
“寧遠將軍快快免禮,唉,如今我大唐,正被將軍所言中,處于進退兩難之地,朕今日叫你前來上朝,主要是想詢問,此事可有何辦法能解?”李世民現在算是徹底服了。
張策年紀不大,竟然就能預言到事情的發展。
可見其不僅本事高強,就連謀略,也遠超常人。
聽見這話,張策笑了笑。
沒有馬上回答李世民的問題,而是目光向著左右兩邊看了看。
半晌,這才說道:“陛下,若臣沒猜錯,各位大人恐怕都主張求和罷戰吧?”
話音落,包括李世民在內。
全都顯得大吃一驚。
剛剛張策并不在朝堂,卻仿佛將這里的事情,都洞悉得一清二楚。
“不錯,寧遠將軍所言正是,老夫確實主張求和,如今突厥勢大,且圍而不攻,兵困幽州,而我大唐雖然已經派去援軍,可國內糧草有限,供不應求,如此僵持下去,對大唐而言,百害無一利,還不如趁著現在,主動求和,也許能解眼前之危!”
一個頭發半百的大人,走出來言之鑿鑿的說道。
張策笑著點點頭,上上下下將其打量一遍,不認識。
“敢問這位大人是?”
“老夫乃戶部尚書,盧子修也!”
“原來是盧大人,失敬失敬,果然人如其名,不遑多讓啊!”
話音落,周圍那些人,全都忍不住大笑起來。
“你你……區區一個毛頭小子,陛下如此器重于你,如今國難當頭,你竟然還有心思在這里說笑?”那盧子修怒斥道。
張策聞言,逐漸收斂笑容。
目光爍爍的看著盧子修,冷笑道:“那何大人以為,本將軍該當如何?莫非要抱頭痛哭?還是與你們一般,愁眉苦臉,逼著陛下去跟蠻夷求和?”
“你你你……”張策的幾句話,直接懟得盧子修啞口無言。
“諸位大人,本將軍年紀雖輕,可如今不明白你們心中所慮?求和?若是在渭水河畔之時,那是萬般無奈之舉,求和為保大唐社稷,為保百姓吃苦,這自不必多說,而如今,突厥蠻夷在關外虎視眈眈,他們還不曾打破幽州,你們竟然就逼著陛下向蠻夷求和?”
“如此一來,若西邊的吐蕃,東邊的東瀛、高句麗等番邦,紛紛效仿,又當如何?”
“身為大唐之臣,身為大唐之人,爾等面對蠻夷,不思取如何退敵,反而在這里蠱惑人心,消極反復,諸位大人,你們當真對得起身上的官服,對得起天下的百姓么?”
當張策的這番話,說出口以后。
朝堂上亂套了。
所有人,全都議論紛紛。
如盧子修這樣的老臣,更是氣得臉色煞白,一口氣險些沒上來,而就此昏厥過去。
反而旁邊的武將那邊,一個個都被說得熱血沸騰,摩拳擦掌起來。
張策冷冷一笑,繼續說道:“我大唐天威,神圣而不可侵犯,無論是吐蕃還是突厥,誰都不行!”
“今日我張策話就放在這里,犯我大唐者,雖遠必誅!”
“好,好一個雖遠必誅!”
“說得好!”
“寧死不屈,雖遠必誅!”
等這些話全都說完以后,張策回過頭來。
面對著李世民,躬身施禮。
“陛下,臣愿請戰,率本部之軍,前往幽州,臣在此立下軍令狀,若不破突厥,誓不還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