骷髏人似乎很忙,自從將人抓回來后便從不進洞,每日只有幾只仆從鬼給洞內送來一些解刨好的生肉吊命。
洞中無火無柴,能吃上熟肉的唯有應仕龍父女,青竹和麻棍子四人而已,麻棍子這些天真氣充沛,精神煥發,每日有鬼扔進來生肉必第一個上去挑選出最好的,足夠四人食用的分量,這才讓其他人下手。
他煞有心腸的生火烤肉,肉香引來一洞的口水,數十人眼巴巴的看著,待烤好了肉卻極盡巴結的送給應仕龍父女,賭場主等人被氣得鼻孔生煙,然而此時早已被餓得站起來都艱難又怎敢挑戰鶴立雞群的麻棍子。
雖然被困山洞前途堪憂,但此時的麻棍子卻沒有絲毫沮喪之氣,這即是因為絕望的山洞中讓他體驗了一把鶴立雞群的愜意,更是因為與應仕龍的聊天使他更加相信在骷髏人對他們動手之前會有道法高深的修道之士架著祥云飛劍前來斬妖除魔。
事實果然如他所期望的那樣,遠在三千里外的應家鎮應家莊自從接到少爺遇難的信息后便全莊行動起來,應老祖親自出面飛信傳書四面八方,邀集熟識的道爺修士前往扶風城外的大風山降妖除魔。
應家鎮的鎮名來源于應老祖,據說六十年前應家鎮還是一處偏僻的村莊,這里地廣人稀,貧窮村民能拿出的微薄的供奉使所有教派的道爺們都不肯來此建觀落腳,以至于村野四周時時飄蕩著游魂野妖,村民們不結個百來人的隊伍絕不敢出門,正在此時應老祖來了,那時的應老祖才五十來歲。
來的那天他披一件破落的道袍和背一柄落敗的殘劍走進村頭唯一的酒館,店家看時那道袍之上還有火燒劍斬過的痕跡,很顯然這是一位剛經歷過生死大戰的道爺。
店家不敢怠慢忙上前招呼,應老祖卻懶得支應只叫一聲有酒有肉只管上!
店家陷入疑惑,小心的問:“道爺,你們修道之人不是不飲烈酒不食葷腥的嗎?”
應老祖白了店家一眼,大怒,一巴掌便拍在桌子上,桌子在一拍之下四分五裂碎了一地,這可是上好的梨花木作的桌子如今說碎就碎,店家被嚇了一大跳深悔自己多嘴,忙給道爺換上新桌子和端上酒肉。
這位道爺不正常,這是店家下的結論,看他那滿目又怒又憤又失落的戾氣和不顧道義修為胡吃海喝的樣子店家敢肯定這位道爺即使不是大黑山里的妖魔所化也已離入魔不遠了。
店家抽空溜出酒館召集村里壯丁說是店里來了邪道,困苦環境下的村民向來團結謹慎,聽說此事忙各自回家拎鋤頭的拎鋤頭扛斧子的扛斧子呼啦啦一大堆涌進店里來。誰知村民到時應老祖已醉倒桌上,店家疑惑的上前:“,我家的酒不烈啊,怎地就醉倒了……”
雖然應老祖醉倒但村民們不敢大意,依然圍守著直到天黑。
那一夜,夜黑風高,村外的野山之上依舊鬼哭妖嚎聲響成一片,村民們正不知該趕快熄燈回去睡覺還是繼續守著不明來歷的道爺,突然那道爺醒了過來,又是一拍桌子罵道:“何處鬼祟敢擾我酣睡!”
罵罷,更不打話撥出法劍推開開圍著他的村民向鬼嚎處奔去,村民們只見遠處山上閃出道道火光和聽到些許打斗之聲。但鬼哭妖嚎之聲卻漸漸沒了。
未幾,道爺回來,還劍入鞘,繼續酣睡。
這一夜是最平靜的一夜,擾人的鬼聲沒了,連蟲鳴夜鳥之聲也沒了,村民們從未有過如此的安寧,方才知道村里來了法術高超的道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