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儼就不說了,幾乎是專職出使朝鮮。
但是這個侯顯卻是個王振都不得不佩服的人,可以說,侯顯對于大明的功績,不輸鄭和和亦失哈多少,也是位傳奇人物。
侯顯生于元末,出身西番十八族,當年年沐英、藍玉征討洮州時作為俘虜被閹割成為宦官。
朱棣登基后,派侯顯受以司禮監少監的身份率領臨潭藏族昝土司的人馬,深入衛藏,永樂四年十二月,他將哈立麻等一批宗教首領順利地請到南京,接受了新王朝的官職、封號。
初次出使,圓滿成功,使成祖朱棣大悅,將他從司禮監少監擢升為司禮監太監。
而鄭和的第二次下西洋,侯顯和王景弘搭檔作為鄭和的副手。
所以就把司禮監太監的位置讓給了黃儼,一個蘿卜一個坑,等侯顯歸來,朱棣也沒法讓黃儼讓出太監位置,所以侯顯繼續擔任司禮監少監。
而在去年,也就是永樂十年,侯顯作為使臣,和內官監少監楊敏一起出使了榜葛剌(孟加拉國),諭祭老王靄牙思丁。
侯顯是朱棣重用宦官中最為出彩的那一撥。
朱棣聞言頷首,“也是,朕打算今年派侯顯再次出使尼八剌、地涌塔兩國,畢竟他去年去過一次榜葛剌,對出使諸事輕車熟路,這個東廠提督內臣之一,就讓黃儼來擔任罷。”
王振行禮,“陛下英明。”
朱棣微微笑了笑,王振這是跟著鄭和下西洋以后留下的臭毛病,學會了拍馬屁,若是不了解他的,只會以為王振是個馬屁精。
卻不知道王振也是位江湖高手,好像練的拳路是道家的。
也不介意,當天子的什么時候不聽點馬屁,不見黃昏那小子有時候也把彩虹屁拍得飛起么,朱棣繼續道:“整個東緝事廠不可能全部任用內官,所以在提督內臣之下,設立一個掌刑千戶和理刑百戶,都從錦衣衛抽調人員,其他辦事人員,皆從錦衣衛抽調充盈。”
王振想了想,“陛下,錦衣衛經過紀綱這一次動亂后元氣大傷,若是被東緝事廠抽調大量人手,只怕錦衣衛自己也人手不夠。”
朱棣頷首,“朕知曉,所以接下來朕會擴充錦衣衛,朕今天宣召你來,是因為有些話沒法對黃昏這個讀書人說,你是朕的內官,朕希望你能聽進去。”
王振精神一振,“但聽陛下吩咐。”
朱棣道:“知道朕當年為何不讓黃昏參加科舉么,就是怕他和江南士族牽扯過深,這一次成立東緝事廠,一方面加強對錦衣衛的監督,另一方面,東緝事廠需要盯緊了朝中那些江南士族出身的官員,這里面的貓膩,朕就不給你說了。”
這才是成立東緝事廠的真正目的。
因為這幾年一直在打仗,現在朝野之間,以江南士族出身的官吏作為牽頭,不少人在暗中和朱棣做對,導致朱棣很多事情都束手束腳。
朱棣哪能忍!
此舉越發堅定了他遷都的想法,但更重要的是朱棣不會認輸,所以他成立東緝事廠,要讓江南士族知道,朱棣不可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