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昏的感觸其實沒什么,因為活的朱棣都見過,何況一個朱允炆,黃昏現在只關心他能不能忽悠朱允炆,把追隨他的人帶到北美大陸去。
胡濙就不一樣了。
從永樂五年到永樂十八年,整個十三年,他生命中十三年的歲月都在找這個人。
如今終于找到了。
如釋重負。
在這一刻,胡濙只覺得一身輕松,他甚至想仰天大笑,然后胡濙就真的笑了,不過比較收斂,只是微微笑了笑。
滄海珠道:“胡侍郎,貧僧可以跟隨你回到應天去。”
胡濙愣住。
黃昏心中越發愉快,看樣子朱允炆為了救追隨他的人,愿意付出任何代價了——這根本不是一個帝王該有的心態。
而是佛家的“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很好。
這樣自己就能慢慢忽悠他,把追隨他的一萬多人給籠絡起來,到時候自己去北美大陸了,這一萬多人怎么著也是一股生力軍。
何況這一萬多人還有家眷。
到時候就是幾萬人。
想來朱老板也很喜歡這個解決方案。
不用背負殺戮暴君的罪名,又完美解決了朱允炆的事情,現在的難題在于自己要從什么地方切入,來說服朱允炆。
胡濙沉默了一陣,“陛下想知道您在哪里,但不見得想見您。”
這是實情。
陛下想知道朱允炆是否還活著,是否還會對他的帝位構成威脅,那么最好的方法就是找到朱允炆后,悄悄將他殺了。
而歷史上的朱棣很大概率也是這么做的。
但朱棣也留了一點仁慈。
朱允炆終究是當過帝王的人,而且也是他的侄兒,而在寧德發現的奇特塔墓,有龍首石雕,意味著朱棣還是認可朱允炆的帝王待遇。
只不過后世寧德發現的那個塔墓到底是不是朱允炆的,還有待進一步考證。
但不管朱允炆怎么死的,朱棣是肯定不想見他。
朱允炆要是到了應天,消息傳出去了,你讓朱棣如何給全國交代——還皇位是不可能還的,永遠也不可能,更不能當太上皇供養起來。
所以朱允炆最好的下場,就是悄無聲息的死在某個角落里。
這也是朱棣秘密尋找朱允炆的原因。
朱允炆顯然也知道這個原因,沉默了一陣,“胡侍郎,那如此可行?貧僧愿意圓寂,但求陛下放過寧德這邊的前朝舊臣勢力。”
胡濙一臉為難,“這不是小臣能做主的事情。”
黃昏適時插了一句嘴:“建文陛下,微臣覺得你有點想多了,就算你駕崩——嗯,圓寂了,你覺得陛下會放過這些追隨你的人嗎,萬一他們以后再擁戴你的后人反叛大明呢,而目前大明的盛世,想必你也看在眼里,你覺得到時候是誰受苦?”
按說,興亡皆是百姓苦。
不過現在的大明不一樣,隨著黃昏的各種改革,現在大明百姓的生活水平,超越了歷朝歷代,百姓的日子已經奔在溫飽線上了。
朱允炆沉默了。
這是個死結,他一旦被朱棣發現,他會死,他的追隨者也會死。
這些個道理他一直就知道。
而這一次和上一次不一樣,上一次是黃昏一個人到林墩找到的他,所以他可以繼續逃離,但這一次是胡濙找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