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韓維請張子頌幫他花錢,何止圖圖蘇軾不相信,只怕連牧申都是不相信的。但是,張子頌卻相信。他便揖手問道:
“說吧,韓知府想怎樣?”
“呃,我也不太清楚。”牧申竟掏出一封信來:“你自己看吧。”
張子頌接過了信封,將其拆開。圖圖卻趁機湊了過來,甚至還包括蘇軾、牧申。眾人皆是一臉好奇,便只見信上寫道:
“皇恩浩蕩、新法圖強。‘青苗法’實施之際,開封府有‘青苗錢’數十萬兩,以茲各方借貸,年息兩成。余聞子頌素有‘財名’,擅于經營。可否領頭借貸二十萬兩作為表率,以示支持‘新法’?”
“年息兩成,二十萬兩?你們咋不去搶!”張子頌還未開口,圖圖先跳了起來,“我家少爺有的是銀子,何需借你高利貸!”
“咳,咳咳……,話不要說得這么難聽嘛。什么叫高利貸啊?這叫‘青苗款’。”牧申看了信后已明白原委,此刻不免有些尷尬,只得牽強解釋道:“新法初衷,是為便于百姓借貸、渡過荒年。民間借貸利息才高呢,動則本金翻倍,農民很容易破產。相比起來,朝廷所收利息,其實很低了。”
“強詞奪理!”圖圖還未回答,蘇軾已經吼了起來:
“難道朝廷已經淪落到和民間借貸想比了么?說得好聽!說什么便于百姓借貸!咱大宋只‘常平倉’就儲有‘常平錢谷’一千四百萬貫,再加上‘廣惠倉’,如遇荒年只需低價售糧,或者免費放糧即可。你們卻將這些糧食,都變成了青苗法的本錢。還美其名曰變法,依我看分明就是‘與民爭利’,分明就是強盜!”
“蘇大人,說強盜就過分了嘛。現如今國庫吃緊,適當獲利也是有必要的呀。”牧申官位不如蘇軾,又同在開封府下辦事,只能勉強解釋道:“再說了,廣惠倉里還按照‘老疾貧窮’的比例,留了免賑濟糧食嘛。”
“放屁!牛都牽走了,你留兩根毛有什么用!”蘇軾越說越是氣憤,已經臉紅脖子粗了,“我看那韓維,何止是雞毛,簡直就是牛毛!……**i毛!”
“哎呀,不要動不動就說‘毛’嘛。”
圖圖、王詵等人,卻是‘噗嗤’一聲,笑了出來。
張子頌則趕緊拉開蘇軾,先生好歹也是千古第一文豪,再生氣也不能罵臟話吧。張子頌便趕緊安慰蘇軾道:“先生息怒,可別氣壞了身子。現在形式比人強,牧大人又官小,你罵他也沒用啊。”
“就是,就是!”牧申也是連連點頭,一臉感激并又略顯無辜的說道:“下官只是一個八品小官,凡事都得按令行事啊。”
“助紂為虐!”蘇軾咕嘟了一句,倒是不再罵了。
張子頌卻發現,牧申這廝絕對是個人才,能屈能伸、腦子活絡,為達目的既敢威脅程顥與自己,也懂得適當的放低身段以求自保。
不混官場,簡直浪費了。
先生要是如此行事,只怕不出幾年,妥妥的首相一枚。
當然,蘇軾若是如此行事,只怕也就不是蘇軾了。華夏幾千年,公卿宰相無數,蘇東坡卻是只有一個,先生還是‘嘴賤’比較好。
張子頌自認做不到先生的真性情,便是看向了牧申。
“牧大人,整個汴京都知道,晚生不缺銀子。按說開封府有銀子,應該‘貸’給缺錢的人嘛。韓知府為什么偏偏要‘貸’給我?”
“咳,咳咳……”牧申貌似有些尷尬,
“韓知府說了,借給有錢人,才不用擔心收不回本錢嘛。”
“有道理,韓知府英明啊!”張子頌一臉謙和,略帶調侃說道:“那貸款之事,便這么定了吧。為了百姓少貸一點款,也為了韓知府能完成‘業績’,不管開封府有多少銀子,你都只管搬過來,我張子頌全‘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