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度、氣壓、空氣成份……
聲波、光波、微波……
紅外、紫外、X射線……
海量數據源源不斷匯總到中樞量子芯片,有了結果之后再經過人工智能超算選擇性的匯總,變成了正常人能夠看懂的……
“這是什么呀?”
瞅著屏幕上那張黑不溜秋奇形怪狀,仿佛小孩涂鴉般的圖像,小伙伴們都驚呆了。
“我畫的都比它好看!”蘇星眸吐槽。
會嗎?大家都表示懷疑。
葉寒皺眉看著數據,很快厘清了思路。
溫度、氣壓可以分析,但是……元素結構不同,頻譜也因此截然有異,甚至可見光波段都產生了偏移……
所以一眼看上去模模糊糊跟沒了一千度眼鏡似的。
然后空間也是撕裂的。
天空的煙火之所以那么絢爛,除了本身就很美之外,也是因為撕裂的空間扭曲偏折了光線。
就好像愛因斯坦環,是因為引力透鏡干擾了光源光線才會形成。
如果聽不懂,就想一下萬花筒。
空間碎了,光線進出進入各種偏折,于是看起來五彩繽紛,絢爛無比,但真實的樣子肉眼幾乎無法分辨。
又仿佛不少電影里經常出現的鏡子迷宮。
全頻譜掃描!
葉寒果斷火力全開,同時依托星機盤,在飛碟內畫起了直線,縱橫交錯,宛如棋盤切割光膜般的直線,盡可能長,盡可能全覆蓋的直線。
轉眼將星機盤內拉成了生化危機激光通道的樣子。
為什么這么做?
因為平坦空間,三角形內角和為180°;羅氏幾何,三角形內角和小于180°;黎曼幾何,三角形內角和大于180°。
通過這種方式,能最簡單且直觀的判斷出空間是否產生了彎曲,以及是如何被彎曲的。
就在甲板上幾千人因為光膜棋盤、穿透身體的直線而感到莫名奇妙的時候,這個世界慢慢的變了。
焦距對上了!
不再是如黑暗中看煙花看流星雨,四周圍越來越亮,同時天地間的細節也越來越多的呈現于眼前。
就仿佛之前絕地吃雞,通過狹縫調整光波頻率,葉寒能讓小伙伴們看透煙霧。
隨著全頻譜掃描,找到這個宇宙可見光的準確波段,對接調整,葉寒很快讓所有人都看得見看得清了。
然后船上人大吃一驚,齊齊斜向一撲,差點摔倒。
為什么?
因為夜空的一邊忽然出現了一片破碎的大陸!斜斜跨過天際,仿佛隨時都可能崩塌砸到飛碟上似的……
這里也有此起彼伏的焰火閃光,但并非天上流星、彗星般的殘骸,而是某些存在鏖戰不休,很多生命掙扎著不愿死去的戰火。
“嗷……”驚天動地的怒吼傳來,十幾丈寬,幾百丈長的幾條漆黑觸須猛然刺破空間,劈頭蓋臉卷了過來。
要知道星機飛碟的直徑也就一百幾十丈吧?這觸須隨便一盤就比星機飛碟更大了。
觸須之上,布滿了章魚般的吸盤。
但仔細看去,那根本不是吸盤,分明是一個個的漩渦。
而且漩渦中有很多漆黑人形在掙扎撕號,但根本沒有用,仿佛掉進瀝青坑的鳥獸,徒勞無功。
眼見要被觸須結結實實卷住,系統開口了:【不用慌,保護膜足夠……】
話沒說完,葉寒已經操縱飛碟滴溜溜一轉:混沌挪移!
巨大的漆黑觸須纏上光膜,根本沒來得及發力,就被卸的七七八八了。
然后飛碟左右右擺,從觸須間的狹縫滑溜得遁走。
行云流水,圓潤隨意,就如同飛碟最開始的構造——陀螺,沒有多浪費一粒時光沙。
隨著飛碟的動作,甲板上人如波濤起伏,左搖右擺。
不過一些實力高見機快的還是很快反應過來,原地站定,閉上了眼睛,頓時穩牢起來。
原來飛碟動作雖大,把人搞的天旋地轉,其實鎖住每個人的重力加速度從來沒變過。
是大家被五感欺騙,被旋轉的天地帶偏,明明沒有事,愣自己反應出事來。
飛船上的選手漸漸穩住身體,而飛碟也迅速電射遠離了那觸須,在頭頂的破碎陸地降落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