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就是這么不講……不,講道理的!
大家都應該聽過那個著名的棋盤擱麥子的故事吧?
傳說國際象棋是古印度舍罕王的宰相發明的。舍罕王十分喜歡,讓宰相自己選獎什么。
這位聰明的宰相就指著棋盤說:陛下,賞我一點麥子吧。第1格放1粒,第2格放2粒,第3格放4粒,以后每一格都比前一格增加一倍,這樣放完64格就行了。
舍罕王讓人扛來麥子,然后就尷尬了……
別說他的國庫滿足不了,那大約需要全世界500年的麥子總產量!
順便說一句,這十有**是個牛頓蘋果一樣的故事,因為這位古印度舍罕王和宰相達依爾,除了出現在這個故事里面,似乎再無其他事跡了。
嗯,牛頓蘋果的故事是編的,這個大家應該知道吧?
轉回正題,鳥人遇到的問題,和棋盤擱麥子其實是一樣的。
星機棋盤越擴,其算力暴增的速度就越快。
甚至都不是棋盤擱麥子,每多放一格,總量就增加一倍,而是一個增加十倍!
顯然宇宙對于這種可以無限暴漲的算力是有限制的,在現實里這種限制叫做噪聲干擾、退相干……
因為觀測會破壞量子比特的狀態,使其坍縮無法繼續。
所以必須打造附屬比特,通過觀測附屬比特來確定主比特狀態。這么一來,建造一個能夠自我編碼糾錯的量子比特,就需要很多的實際量子比特。
以目前的技術,通常需要上萬實際比特才能搭建一個邏輯比特,而在可以預計的未來里,也只是能降低到一千左右。
所以打造量子比特真不是那么容易的。
至于另一種方法,就是靠數學的發展,搞出近似量子計算,使其就算有很多噪聲,仍然能得到近乎正確的結果。
但這同樣是個世界級的數學難題,能否搞定,多久能搞定,都不好說。
總之,現實里實現量子霸權困難重重。
而在高能世界也是一樣的。
雖然通過打造法寶的方式,能夠巧妙的避開噪聲干擾,解決退相干的難題,一個量子就可以構建一個比特,但如果要將計算量子串聯成一個系統……
則系統量子數越多,不,應該說是算力越強,所需的能量也就越多。
能量,和算力,看起來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件事。
因為照這種說法,i910900一定比586的功耗要多得多,對比ENIAC更是要以千億萬億倍計……
那當然不是事實。
i9功耗比586就算多,也多不到哪里去,跟ENIAC那超算一般的功耗更是沒法比。
但如果用另一個理論來解釋,一切卻是順理成章,甚至是天經地義的——信息熵。
熵的概念來源于熱力學,是表達分子狀態雜亂程度的物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