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行有風雨隨身,這龍孫怕是已近蛟龍了。”
鄭振明不無歆羨地嘆道:
“不愧是龍君子嗣里的佼佼者,不過八百載就走到了這一步。”
“一千五百載內就能試著跨越龍門,蛻龍身,得正果,真是讓人羨慕不來。”
此世蛟龍,與人間地仙等同。
蛟龍高于蛟,有龍形,與真龍其形無異,唯缺一點真意。
實則這一點真意即天地之別。
也是地仙與天仙的差別。
龍族要想過這一步,按部就班磨日子,只要不是太怠惰,總是能在壽盡之前,有多次嘗試機會。
人身修行,實不如龍族順暢,壽命也遠不及這類神圣。
地仙雖然長生駐世,但常有種種刀兵火劫,以及一千三百年一次天劫擊打。
隨著時日推移,劫難會日漸轉重。
相較之下,就遠不及龍神逍遙。
得天獨厚,非常人可比。
“六道輪轉,人身難得,得人身如掌上土,失人身如大地土。”
“何必羨慕龍身?人身已然難能可貴。”
“無論佛法、道法、儒法,多為人身而創,就連龍君也要來人間求學。”
“今日你羨慕龍身,卻不知龍君也羨慕你生來九竅,出自人身,又生在中土之國,能得善法,開慧修行。”
“人身得道,較之龍身更速,更猛,不需要苦等上千年。”
蘇淺雨繼續開示道:
“我們現在得到這個聞法之人身,就像已經拉到半山腰的大銅球一樣,只需要再努力的用一把力氣,就可以解脫。”
“人身難得,中土難生,一失人身,萬劫難復。”
“所以今生一定要努力修行,爭取不墮落到三惡道,最好是今生即了斷生死。”
鄭振明正容再拜道:
“除生死之外無大事,請尊者為我講解大道正法。”
蘇淺雨輕輕頷首。
當即默然寂靜,面容莊嚴肅穆,腦后漸漸升起明亮的光暈。
光暈越來越亮,漸漸靠近,顯現出宮殿、樓閣、勝景,都是光明無暇。
“這是我的凈土。”
大音聲自空中響起,有一個白衣秀士身影,對面端坐在白玉高臺上,含笑而視。
鄭振明觀其面容,依稀有四五分與蘇淺雨相似,卻給他完全不一樣的感受。
蘇淺雨畢竟是降生在人身,多了許多煙火氣。
這對面的身影,卻渾然出塵,不在此世。
光芒漸漸充滿了室內。
此時,凈土已經與此處重疊,真正的界限僅僅只差最后半步。
白衣蘇淺雨的身影,已經靠近到極近之處,與真正對面并無二致。
這白衣的蘇淺雨,笑著點頭:
“我這凈土,以我往昔在因地中,曾發的大誓愿力成就,至于今日,已誕生三劫,距離究竟圓滿,只差最后一劫。”
“入我這凈土,須與我曾有夙世因緣,或修持我所傳經典,或念誦我的名字,或修十善業之善人臨終發愿修行·········你與我往昔曾有緣法,這一世又修有善業,可以入我凈土。”
“入我這凈土,道業必不退轉,時刻能聽聞正法,并且沒有人世種種不凈、障礙,可以自在修行,直到成就證得初果。”
“你雖然修的是道法,但也可以過來,很快就能證最上乘天仙大道。”
蘇淺雨的凈土,不及阿彌陀佛的凈土,但依舊具備了凈土世界的基本標準。
凈土是為度化一切眾生,由證果者在因地發廣大本愿力所成就者。
釋迦牟尼佛的示現成道,偉大的本愿就是在于凈化人間,期將娑婆穢土轉化為清凈國土。
凈土與穢土的區別,在于其中的人民善惡業力差別。
鄭振明面有猶豫之色,蘇淺雨再勸:
“你在人間修行,縱然有如今鬼仙的道行,但想成人仙,還有幾大關要磨,許多冤孽要化解,中間一個不好,就可能前功盡棄,況且你本身持戒又做的不是很好,難免三途有份。”
“就算一時僥幸過關,成了人仙,也不過一百五十歲天年可享,除非修成地仙,才能長生,可那時陰陽磋磨,又要生出許多劫數,一次遭劫毀身,就耽誤許多光陰。”
“這又是何必?我這凈土無有種種劫數,適宜居住。”
地仙居住人間,每隔約一千三百年就有一次天劫。
此天劫不是天界降下,而是地仙自身招來。
蓋因混沌開辟以來,清氣升而濁氣降,遂漸分化為三界虛空。
地仙已初證純陽之神,解脫生死,卻不肯飛升,停駐于人間,自然攪動陰陽,清濁二氣不協,久之種種劫數醞釀而生。
這就是地仙劫數的由來。
除非躲入洞天福地,或者干脆飛升天界,不然這劫數就是沒完沒了。
這也是許多地仙最終在人間銷聲匿跡的根本原因。
現在,就有這么一個機會,給他選了。
“我于人世,尚有掛念。”
鄭振明想了想,最后還有搖頭拒絕:
“我曾發愿要修橋補路,利益大眾,做善行滿三千數,現在才做了大半。”
“事情沒做完,我是不會走的。”
光芒頓時一消,室內重歸昏暗,只有燭光搖曳。
蘇淺雨平淡道:
“隨你本愿,我并無不可,只要念我的名,隨時都可以接引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