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閑談間,殿外忽地傳來喧嘩聲。
“放手,放手,我乃金華府秀才。”
“秦兄,你怎么也來了?”
“閔兄,你也到了?”
“這兒到底什么地方?”
蘇淺雨望向殿外,挑眉道:
“聽著聲音,頗是耳熟……”
那陳判官點頭:
“道友,此二人本是生人,正是金華府人氏,相識也是應當的。”
話說金華府地方雖大,但是平安縣周邊秀才數目其實并不如何多。
再聽這聲音,約莫說同齡人,于是外間二人身份不難猜出。
與此身同齡而又在周邊的秀才,人數不過百余人。
“既是如此,不知我是否應當回避?”
回避之問,在于避免熟人徇私。
然而陰司畢竟不同于陽世,陳判官搖頭道:
“大可不必,我等判官,實無可能徇私。”
又笑著左右回顧了下,見其他同事都隔著一段距離,這才小聲嘀咕道:
“其實還是有不算徇私的法子,可以讓陽人親屬,為亡人修造福事,七分功德,可以獲一,六分功德,生者自利。”
“不過即便這樣,也僅僅是靠福力化解,業力尚在,終究還是有受報的時候。”
說到這里,陳判官微微一嘆:
“善惡不能相抵,善業的福,惡業得咎,除非能懺悔改過,廣積陰德,才能重罪輕報……然而,即便是大善人,大圣人,亦不能免罪,再怎么輕報,也不可不報。”
蘇淺雨點點頭。
真修行人,都有一種常識觀念……福要受,罪也要受,自家作孽自家還,因果業債不能逃。
就連當初證道的佛陀,不知積累了多少劫的功德,那么大的福分,照樣有頭痛,有吃馬麥的時候……
只要是顯現在世間的,沒有一物能逃因果規律。
哪怕是超脫的圣人,一旦化身降臨到這個世界,都一樣如此。
就連這種證道的圣人,都不能逃避因果規律,何況小小凡夫?
說到這里,順便提一句,證果的圣人,未必是佛道,也可能是仙道。
但無論哪家教派,何等修行,但凡著落到三界之內,就絕無可能違逆因果規律。
“帶人販秦觀濤,閔微幸上來。”
陳判官對著喚來一鬼卒,這般吩咐下去。
不久,那鬼卒回來,身后兩名鬼吏用鏈鎖拖拽著兩名身穿單衣的囚犯。
披頭散發,斯文掃地的兩名秀才,身上猶自帶著酒氣。
被拖拽在地上,驚叫連連。
“放開,放開,你知不道我等何人也?”
“我等俱是金華府秀才,功名在身,見官不跪,你是哪家富商下人,竟敢侮辱斯文!”
秦觀濤猶自口中罵罵咧咧,渾然不曾察覺到周圍的環境。
閔微信倒是酒淺,此時已經醒了大半。
抬頭一望,大殿之上,“正大光明”四字燁燁生輝。